诺兰真强,用纪录片的手法把一个原本枯燥的题材拍得全程无尿点(我真的憋了很久),故事立意也深刻。电影也给了我很多管理上的启发:
1. 技术路标/方向真的很重要——德国、日本都比美国更早开发核武器,但两者选错了开发方向、点错了科技树,导致开发无果。
2. 资源聚焦真的很重要——美国虽然起步晚,但选定方向后,投入了比德国日本多1000倍的资源,资源在单点上极度聚焦,于是后发先至。
3. 破局点/高杠杆解真的很重要——赢得战争有很多种方法,但投入最低、效用最大的方法在哪呢?可能是核弹,找到这个破局点/高杠杆解,两颗原子弹解决战斗,减少十数万人的无谓牺牲。科学界当时能说服罗斯福启动曼哈顿计划,就是让罗斯福相信原子弹是赢得战争的破局点/高杠杆解。奥本海默在决定带队开发原子弹的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胜过德国科研的高杠杆接——通过新闻媒体,把「原子能=犹太裔科学家」这个定位植入德国社会,让希特勒因为反感犹太人,从而反感“造原子弹”。
4. 定位能更快的带来心锚,心锚很多时候会盖过理智——如上,原子能=犹太裔科学家=希特勒内心抗拒。
5. 项目管理能力真的很重要——奥本海默不光是科学家,更是「一专多能」的专家型管理者、项目管理的高手。这种突破人类认知的、极度复杂、更极度专业的原子弹开发项目,交给罗斯福也搞不定,因为罗斯福搞不定“专业上的难”,而其他大科学家又搞不定“复杂的难”。唯有专业过硬、领导力极强的奥本海默,才能既搞定项目质量还搞定项目时间……没有奥本海默这个专业对口+极强的项目管理能力的专家型项目Leader,二战可能不会这么快结束。
6. 结构效率 > 运营效率——美国的大环境、军方的组织结构/环境、曼哈顿项目组织的组织结构/环境都优于德国。组织结构/环境(组织结构、职位设置、流程、激励、规则等)对绩效产出的影响占到80%,个人的努力只占到20%。结构不对/环境不行的德国,守着10个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也是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