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这句话因奥本海默晚年的自省而闻名于世界。他早年在伯利克利学院教书,在二战纳粹的压迫下作为原子弹计划的执行人进行三位一体实验,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两颗原子弹使奥本海默陷入深深的负罪感,使得他在后续的冷战中不接受领导制造氢弹。当时的美国正在处于与苏联的竞争中,加上麦克锡主义的盛行,奥本海默因为弟弟和妻子的共产党员身份被认为是共产主义间谍,存在危险。在他的死对头原子能协会主席刘易斯的督促下,一场针对奥本海默的听证会开始。奥本海默在这次听证会上身败名裂,被美国认为是危险人物,剥夺了他的安全许可证。

故事人尽皆知,如何拍好它才是诺兰的高明之处。诺兰沿用了两个老传统:1.使用IMAX70mm胶片机拍摄,这也是IMAX第一次使用黑白胶片,质感更强。我有幸在香港欣赏到了IMAX激光版的《奥本海默》。2.全片没有一处是CG,全部为实景拍摄,连核爆场景也是通过小规模爆炸呈现的,效果极其震撼。诺兰善于使用时间角度来进行叙事,非线性、多线、环形叙事信手拈来,能将普通的历史题材拍出惊悚片的感觉,戏剧张力极为强大,升华到人性的高度。这次的《奥本海默》就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诺兰最喜欢非线性叙事,《记忆碎片》和《追随》便是如此,这次也毫不例外。在二刷之后我更能体会到诺兰炉火纯青的剪辑技术。电影分为彩色黑白两个角度叙事,分别以奥本海默和莱斯利视角出发,以爱因斯坦对话戏开始,以爱因斯坦对话戏结束,成功形成一个完整的回环。更拉高门槛的是,在双线叙事的同时,诺兰还打破叙事顺序,彩色部分从奥本海默身败名裂的听证会开始,黑白部分也是从莱斯利的听证会开始。也就是说,影片以两人光辉的结束为开始,充满感慨。诺兰如此安排的原因除了挑战观众的脑细胞,更让影片多了一丝环环相扣的悬疑感和前呼后应的观感。诺兰的剪辑点非常的巧妙,每当人物中的对话提及往事时就是一个剪辑点,可以说开头两场听证会就是一切的连接点,牵连着过去又影响着未来。过度自然不留痕迹,提高叙事效率的同时也能看到人物对过去的悔过和感慨,诺兰不同于学院派的叙事高明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但当你真正把来龙去脉弄清楚之后,你就会发现诺兰在编织一张很大的网,各种人物错综复杂又彼此相连,在不断的闪回揭露谜底后在最后浮出水面。

作为叙事的一部分,对白占了本片几乎全部的时间。优秀的对白会推动剧情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灾难性的对白会让电影冗杂无聊,只靠解释性对白会让电影缺乏情感渲染。诺兰此前的《信条》就被诟病对白太多,为解释内容而解释。诺兰在《星际穿越》和《信条》缺乏镜头语言(后面会详细提到),大多数都是简单的镜头正反打,所以只能靠纯粹的对白来代替镜头语言的作用。《奥本海默》也是如此,但是它属于优秀的对白,虽然晦涩严肃,语速较快,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我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对里面的人名云里雾里,但在第二遍理清人际关系后,每个人的动机逻辑就一目了然。文中充斥着大量解释性对白,但清晰直观,其中对物理学核裂变的解释也让人容易理解。《奥本海默》中的对话戏很大推动了剧情发展,一个个人物在对白中揭露,阴谋在编织的人物网中逐渐浮出水面。不仅如此,机关枪炮般密集的对白也烘托了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奥本海默在早年时口无遮拦,敢说敢当,工会演讲时也是壮志豪情,但在受到政治家迫害之后的晚年生活中言论更为谨慎小心。

我在上面已经提及诺兰的电影偏商业化,镜头语言比较简单稚嫩,由于本片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话,所以相较于较为浅显的人物对白,诺兰在展示人物内心时用到了形式上的艺术化表达,在奥本海默演讲时体现最为明显。在投放原子弹之后,奥本海默受邀上台演讲,他自认为背负着死伤无数的日本人民的责任,诺兰用到了白化,虚焦特写,有规律且逐渐加快的跺脚声,幻像,蒙太奇来显示人物的忧虑重重,电影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表达,比如结尾的审讯的白化和蒙太奇象征奥本海默精神上的崩溃和无助,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具象化的原子裂变更是奥本海默精分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些大自然远景,电影大部分都是逼人的大特写,人物的毛发在IMAX屏幕上显得格外逼真,奥本海默“死神”般的凝视更体现了他背负“结束二战”的使命的责任重大、站在人类命运下对滥用核武器的忧虑和无法阻挡历史洪流的渺小无助。

说到对奥本海默的演绎,就不得不提基里安墨菲。凭借着《浴血黑帮》火出圈子,成为诺兰电影的御用配角,他这次成功演绎了奥本海默从青年到老年的一生,棱角分明的脸庞给了他一丝沧桑感,多次对凝视的特写更直抵人心。小罗伯特唐尼用扎实的演技和爆发塑造了一个心胸狭窄的政客,塑造了除钢特侠之外最为成功的一个绝色。马特达蒙还是一如既往的呆滞...嗯.......

诺兰的电影原声又是一次新的突破。电影的配乐请到了为《曼达洛人》和《信条》配乐的Ludwig Goransson。不同于其他导演,配乐会被当做后期来处理,但诺兰在撰写剧本时就已经想好了配乐,原声会融入氛围,为角色而服务,比如前面提及的在奥本海默演讲时急促的鼓声和悠扬诗意的“Can you hear the music”,在高潮出爆发升华,犹如恒星爆炸时原子分子裂变的震撼和人类探索“新世界”的渺小,随着奥本海默的凝视到达人性的高度,最后在起鸡皮疙瘩的时候戛然而止。

可能唯一一个缺陷就是诺兰对人物群像的塑造。《奥本海默》里出现的人物都是物理界的大咖,有些出场不到几分钟但对后面的情节至关重要,由于篇幅时长和塑造奥本海默人物形象的主要性,诺兰对这些人物描写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认真的去塑造配角人物形象,使每个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都非常浅,不能深入人心去,缺乏说服力,比如劳伦斯最后背刺奥本海默的原因。尤其是诺兰对女性的塑造更是浅薄,前女友简的精神失常和情绪不稳定在电影中没有得到进一步解释和表达,两人的戏份也不多,不足于对奥本海默进行精神上的猛烈打击,其中对他女强人妻子塑造更是微乎其微。

虽然《奥本海默》有着瑕疵,但真正使它成为一部杰作的是它所表达的符号内涵。电影重心并没有放在奥本海默造核弹,去塑造一个美国式主旋律故事,而是放在奥本海默悲剧性的结尾,聚焦于他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与国家斗争,与时代洪流作斗争。有血有肉的人物除了巅峰时期的辉煌,更有着落幕时的悲哀。奥本海默是真正是意义上的美国普罗米修斯,他为人间带来圣火——核武器,却被众神(美国政府)锁在高山之上饱受鸟兽的侵袭。奥本海默始终是美国政府乃至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棋子,他花费了无数精力造出了原子弹,天真的以为能结束所有战争,控制核能资源,却发现真正的权力从来都不在科学家手上,而是在那些贪婪的政客身上,就像杜鲁门所说的,“人们不会记住谁造了原子弹,而是谁投放了原子弹。”他为人刚直,直言不违,他始终做着他认为对的事,可是他对物理超乎常人的理解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使他在心胸狭窄的政客中难以容下。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既迅速迅速结束了二战,但又开启了人类核战争;既是一个战争英雄,拯救了无数美国士兵,又导致了无数日本平民的死亡;他是一个物理天才,又作为政客的棋子孤独无助;他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罪人。这些矛盾使奥本海默的精神问题严重,在自省和悔过中度过了后半生。奥本海默已经无法阻挡自己开创的历史洪流,他为人类永不停息的军火战争而自责,想通过受罪来惩罚自己,却迟迟等不到救赎 只有一枚形势上的勋章。历史的发展进程就像原子的核裂变一样,一环扣一环,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挡直到人类被永无止境的战争所吞噬。《奥本海默》所体现的时代意义便脱颖而出。诺兰并不是单纯的想拍一部缅怀过去的老套传记片,而是通过奥本海默悲剧性的人生来警示当下。在21世纪的核能时代,大国之间的战争可能就是投掷几颗原子弹氢弹,而这种战争可以是毁灭性的——尸横遍野,死伤无数。可怕的不是核裂变,而是人类无止境的贪婪和嗜血成性的吞并。在这一点上,诺兰超越了自己以往任何一部作品的高度。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