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第三排看完了三个小时的IMAX,然后蹲在电影院门口抽烟缓解头痛。
非常喜欢诺兰非线性的剪辑手法,当带着片毛麟角的历史知识,从闭门听证会开始回到故事的最初,中间夹杂着最后的公开听证,几乎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奥本海默“普罗米修斯”式的悲剧人生:为人类盗火,却被人类剖开胸膛任秃鹫啄食内脏。从夺下玻尔手里的毒苹果开始,奥本海默人生的”链式反应“就开始了,包括给情人读的那句诗:我将化身死神,以及和爱因斯坦的几次谈话(爱因斯坦在电影里简直是预言家),诺兰埋下了很多隐喻,一切都充满了宿命感。
作为一部以人物为题的电影,诺兰同时也突出了奥本海默身上很多的缺点,和他作为”原子弹之父“身上暗含的毁灭性相契合:注射进苹果的氰化钾、滥情、不关注妻子产后抑郁、以及对希尔和其他同事的傲慢。并且奥本海默也具有一些政治家的行为,在原子弹爆炸后并不安于科学研究,企图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名气影响美国国家政治事件走向。他反战,对于无法决定自己的研究成功用途充满无力感,但是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向当局表明他的态度:要么找借口,要么含含糊糊。对于他来说,想成为一名全世界敬仰的物理家、一名翻云覆雨的政客,又不想手上沾满鲜血,不想让自己研究出的炸弹毁灭无辜的人。可能也正是这种不坚决和又当又立造成了他最后悲剧的结局。
同时要提到的还有电影中妻子艾米莉的形象,一位生物学家被塑造成了暴躁、酗酒、不事劳作、一直骂人的全职妈妈,对于她的困境和才华几乎没有展示(但是这个姐在听证会上真的爆杀)。也有人提到华裔女科学家吴健雄,在历史中担任了曼哈顿计划的核心工作,成绩斐然,也并没有在电影中有相应的角色出现。至于没有出现的原因,看到有人觉得是诺兰老白男的思维作祟,但我认为也有电影剧情上的需要:毕竟故事片不是纪录片,如果一个角色对故事走向没有推动作用,或者不影响剧情的完整性,那导演是有理由不安排其出镜的。至于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诺兰本人才知道。
诺兰太擅长制造矛盾了,科学和政治的冲突、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民族主义和世界和平的冲突等等,通过奥本海默悲剧英雄命运的塑造,也表达了对美国政治的批判:霸权主义从来都不会真正热爱和平,以及哪怕是奥本海默这样的盗火者也要倒在政治争斗的无端指控中。在反战和政治斗争中,奥本海默是彻底的失败者,完全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甚至不能安然地做一个殉道者。虽然在电影的结尾,看似施特劳斯的阴谋被希尔戳破,但是正像爱因斯坦说的一样:当他们折磨够你之后,就会拍拍你的背。奥本海默被授勋时,真的有人拍拍他的肩膀说:一切既往不咎。
——但奥本海默应该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