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鬼节去看了零点场首映的《奥本海默》,影片结束已是凌晨3点,不得不说诺兰是真会整活儿。

总有营销号说看《奥本海默》需要提前去了解他的一生,甚至要去看他的传记《美国的普罗米修斯: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其实大可不必,这是一部很成功的传记片,你只需要提前知道原子弹之父确有其人就行。

影片的叙事和提供的情绪,能够让观众理解奥本海默伟大而又纠结的一生。

1.

如果说奥本海默往导师的苹果里注入氰化物的一幕是对他恶魔的明喻,那么影片中闪现的《荒原》和毕加索的《Walter的画像》则是对其下半生的暗示。

影片中对奥本海默人生、人格的隐喻有很多,影片在雨中开始,开篇便以”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偷火并送给人类,因此被绑在岩石上“为引,正片中再以”一旦掀开了石头,就得做好下面有蛇的准备“和“如今我已成为死神,世界的毁灭者”为眼,最后以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的背刺“秘密”对话为跋

当影片结束,我想到了艾略特在《荒原》中的这样一段诗:既非活着,也未死去,我一无所知,望向光的中心,寂静之所在,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

2.

整部作品的节奏、元素、剪辑都在为情绪提供服务,从作为科学家学术成就的兴奋到学术成果转化的喜悦,从核爆成功的喜悦到人性的挣扎,再从挣扎到殉道。

他的homesick也许不只是homesick,就像对这样一位精干的科学家的审判不只是审判。观影结束后,我写的一句话总结的是“亲自放出的猛兽,需要毕其一生去把它放进牢笼”。

审判,对奥本海默来说,是一场治愈,只是他把自己变成了自己的药引子。

3.

我最喜欢的是在核爆成功之后的庆祝演说这一幕,奥本海默真正成为了他梵歌里的死神,诺兰在这里的用恐怖元素呈现出了奥本海默的心理变化。

听众在欢呼,而实际上,奥本海默听到的是宛若地狱鬼魅惨叫的凌厉声音。

诺兰真的把音效应用到了极限,影片的chaos带有浓重的《敦刻尔克》风格,一场普通的演说,集中展现出来的是全片的情绪,这一场戏完全可以单独成片。

重音乐+碎片化的剪辑,正叙、倒叙、插叙、黑白彩色视角切换,都是是在凸显主角的焦虑、纠结和复杂的人格(读弗洛伊德和荣格真的很重要啊)。诺兰的镜头语言表达的不仅是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观众的主观视角。

诺兰导演呈现的不是对时间线的操控能力,而是对人性和情绪的拿捏。通过这样嘈杂、纠结、紧张的叙事,他在试图让我们理解奥本海默的复杂与纠结,他纠结于那个被注入了氰化物的青苹果,他纠结于男女情感与家庭关系,他纠结于政治立场与科学家身份。

4.

最后,大家总觉得施特劳斯觉得爱因斯坦不理他,是因为小罗伯特唐尼认为奥本海默叨叨了些啥,其实你错了,他在奥本海默取得巨大的成功后再去迫害他,那是因为钢铁侠觉得只有stark工业才能拯救世界。

本文首发于作者个人公众号《TravelLook》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