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视听、剧情、表演、剪辑,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唯独信息量有点大,时间线有点乱。看一遍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我想说,这很诺兰!
国外电影导演最喜欢的一位——诺兰。
第1⃣️部电影《追随》中,把时间线分成有先后顺序的ABC三条线,先各自切碎,再按照A-B-C-A-B-C-...循环几轮后到大结局;
第2⃣️部电影《记忆碎片》,把时间先切成50段,25段彩色代表倒叙,25段黑白代表正叙,按照50-1-49-2-48-3-47-4-...这样的规律叙事,直到彩色和黑白在25会合,揭开故事真相;
第5⃣️部电影《致命魔术》,把各种时间段交错在一起,利用插叙闪回,把信息量一点一点透露出来,还原出故事的全貌;
第7⃣️部电影《盗梦空间》,开创“梦境空间理论”,把我们所处的世界分为一层真实世界、四层梦境,以及一层迷失域;
第9⃣️部电影《星际穿越》,把“黑洞穿越理论”和五维空间“超立方体”概念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大荧幕上;
第🔟部电影《敦刻尔克》把士兵、老百姓、飞行员分别套进一周、一天、一小时三种不同的时间单位里,汇聚到最后的故事高潮;
第11部电影《信条》,引入时间倒流概念,穿越不是直接穿回到过去的某一时间点,而是要一秒一秒倒流着过下去,还引入“时间钳形战术”这一极度烧脑的概念,导致大部分观众大脑宕机;
第12部电影,也就是《奥本海默》,虽然是人物传记片,但还是用到了时间概念,真的感觉是把以往的点都加上了!彩色、黑白两条线叙事(彩色是奥本海默在1954年的内部听证会,也就是故事开始,期间穿插奥本海默的生平,和与前任现任的爱恨纠葛,彩色视角一路高歌猛进,展现主角的意气风发;黑白是1959年的国会听证会,期间穿插路易斯·斯特劳斯与奥本海默的恩怨纠葛),再加上非线性叙事与平行蒙太奇,最后是黑白与彩色汇合,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的见面对谈为结尾。
所以这么看来,是诺兰的电影,也就见怪不怪了。因为接触过剧本编写和导戏,深深知道这样的叙事拍摄是有多么的牛掰!
另外,我也在从其他方面,深入浅出谈谈我的感受:
👀【视效】
诺兰导演是出了名的实拍狂魔,拍《盗梦空间》你敢信也是实景搭建吗?并且取景地遍布全球。时隔四年,《星际穿越》中的万亩玉米地你能分辨出是真的还是特效?不光黑尘暴、机器人和飞船是人工造的,可怕的是连五维空间也是人工造的!
那这部《奥本海默》呢?有人调侃不会真的搞来颗原子弹爆炸吧!因为毕竟是原子弹之父的传记。事实上是通过将摄像机近距离拍摄量级稍小的炸弹爆炸过程,来模拟。
所以诺兰每一部科幻片,总是那么真实可观,CG特效发展再好,也比不上真实。而诺兰一次又一次将这些天马行空,将这些难以言喻的事物可视化,尤其是在iMAX场观影,只会觉得震撼!绝美!
尤其是在影片中,原子弹爆炸那一瞬间,从针落有声到震耳欲聋的视听冲击,将核武器的恐怖放到最大,那一瞬间你不是震撼,而是已经被炸麻了!真的麻了!
🎶【配乐】
众所周知,《星际穿越》的配乐绝对是让人毛骨悚然、肃然起敬的神一般存在。那这部《奥本海默》呢,当然不会企及,但是也是稳定发挥,该烘托烘托,该过渡过渡,没有高光,但也不是拉分项。
✂️【剪辑】
《奥本海默》仍旧采用非线性叙事,复杂但不冗长。因为有双线的剪切节奏,再加上时不时的视听盛宴,当然也包括如壁纸般的画面结构,虽然不能是风景如画那样的绚丽,但正是一个人物传记的影片,甚至都会觉得每一帧都有内味!
但我个人业余觉得,可能也是因为双线剪辑是主要的,无形中就会影响每一个片段里的节奏,对于第一遍观影来说,多多少少会觉得混乱,被牵着走。但是对于整个影片叙事来说,只有叹为观止。
🎥【剧情】
我在这里不叙述也不剧透了,挑两个点来说:
①很多人说这部也有点属于美国人的狂欢,什么美强惨人设的爽片。不知道是否是对诺兰的滤镜,在我看来这无关好莱坞今年来的zzzq,诺兰一直知道自己想拍什么,想怎么拍。
②很简单的故事,是一道掺杂了政治、道德以及个人理想的拷问。问出奥本海默是否应为原子弹负责,即科学家是否应为自己的发现创造负责。
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在问我们每一个人,大多数都有因为自己的一些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体验。只是这种伤害远小于原子弹带来的伤害,但是无论大小,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就是让自己和他人相信自己很抱歉,从而在自己内心原谅自己,在内心为自己开脱。
但实际上,由于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即使再自责,也不可能感受到当时被伤害人的感受,何况内心还在为自己开脱。
奥本海默也是一样,他通过不反抗别人对自己的指控,来表现自己的忏悔。但其实他内心怎么想的,就好比我们自己犯错道歉的时候,希望别人给自己一巴掌以求得原谅,奥本海默也是这么想的。希望自己也能受点罪,让自己的内心也能过得去。
所有人都该为原子弹负责,为这个世界负责,这个世界成现在这样都是人们一手造成的,所有的后面都是人性在推动。
③奥本海默,因为他的天才大脑和非凡成就,而忽略他的个人品行,我也只能说这要是在国内是拍不出来的,说白了还是国外电影的个人英雄范畴,同样可以拿中国电影《横空出世》来做对比,还是很不一样的感觉,没有谁好谁坏,只能说历史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电影也不一样。
🎭【演员】
演员演技是诺兰导演电影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主要还是因为电影本身太过突出,不过演员也是其中一部分。
这次有基里安·墨菲饰演奥本海默,同样他也是出演《浴血黑帮》的谢尔比,包括《敦刻尔克》《蝙蝠侠》《盗梦空间》都有他的身影。
男配有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路易斯·斯特劳斯,他的钢铁侠角色不用说了吧,仿佛就是钢铁侠本人。但是在这部影片里,我一个资深老漫威迷都没觉得出戏,演技真的在线。
片中还有些熟面孔,马特·达蒙、戴恩·德哈恩、大卫·达斯马齐连、加里·奥德曼、杰克·奎德等等,全是演技在线,这也为整部影片加分不少。
奥本海默:“阿尔伯特,当初我带着那些计算来找你时,我们以为原子弹可能引发链式反应,并且会......毁灭整个世界。”
爱因斯坦:“我记得很清楚,怎么了?”
奥本海默:“我想我们确实毁灭了世界。”
就像保留的历史影像中,奥本海默:“有些人笑了,有些人哭了,而大多数人选择沉默,我依稀记得印度经文《巴哈瓦德-梵歌》中的一段内容:毗湿奴试图说服王子履行自己的职责,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化身为多臂战士,然后说,‘现在,我变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在电影中爱因斯坦对奥本海默说:“当有一天,他们惩罚你够多的时候,他们会给你提供三文鱼和士豆沙拉。发表演讲,给你颁发奖章,拍拍你的背,告诉你一切都被原谅了。记住,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
奥本海默,一个被政治愚弄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具有天才智慧的普通人。
他害怕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链式反应可能永远不会停止,它会毁了世界,但最后并没有发生。但实际上,真正的“链式反应”没有停止,世界上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越来越多,同时也在研究着更强大的武器,人类可能真的会毁灭世界,这部电影最大的彩蛋就是人类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
很佩服诺兰导演,看似是人物传记片,但实质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美苏冷战之间的种种政治斗争黑幕的讽刺,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奥本海默的伟大。
核弹的链式反应没能从物质上毁灭世界,却从精神上,链式反应摧毁了世界以及奥本海默的后半生。也正因为如此,后来的氢弹研究奥本海默选择不参加并且努力抵制甚至是自愿毁掉都是自己的名誉。
原子弹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科学突破、战争胜利,是伦理道德,更是权力斗争的舞台,这些对他的伤害太大了,他走不出来......当结果接近于0而不是0的时候,人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奥本海默就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原子弹是希望的火种,当然也是灾难的火种。
“上帝不掷骰子”,我认为这只是爱因斯坦当时为了反对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做的比喻,他不愿意接受不确定性的事实。但实际上,上帝的确掷了骰子。
当然,无论上帝到底会不会掷骰子,我们的毁灭和生存都是宇宙的答案,我们依旧渺小如蝼蚁,也伟大似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