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自新闻实验室。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奥本海默》,看完之后脑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诺兰为什么想在这个时候拍这样一位历史人物?

(以下无重要剧透,只是一些基本历史事实)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领导者,但他在二战后的麦卡锡主义时期,成为被怀疑、指责、迫害的主要受害者之一。麦卡锡主义是美国政治史上一段陷入妄想、癫狂的时期,以“国家安全”的名义,用莫须有的罪名将不少人打成叛国者。用中国人熟悉的框架去理解,中国搞了“反右”运动,把各种知识分子打成“右派”,而美国人则搞了“反左”运动,把包括奥本海默在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知识分子打成“共产主义分子”——两件事情虽然方向看起来截然相反,但内核是共通的,那就是政治挂帅、立场先行、疑罪从有、无法讲理,尤其羞辱和打击的是专业人士、知识分子。当然,“反右”及之后的一系列运动在残暴程度上要远胜于麦卡锡主义。(如果想了解麦卡锡主义时期的新闻界,可以看看乔治·克鲁尼的电影《晚安,好运》)。

如今旧事重提,诺兰是在当下这个时代看到了麦卡锡主义阴魂不散的影子吗?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美国政治又有了多疑、猎巫的迹象。不过,诺兰自己似乎没有公开这样表示过,他只是,自己想要拍有意思的、有复杂性的人,而奥本海默正好符合这个标准,因为他的身上充满了模糊和自相矛盾。

也许导演关心的确实只是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不过,通过更多的阅读,我发现,电影原著《美国的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的作者之所以要书写奥本海默的人生,正是因为他们关心科学的精神、知识的价值,因为针对知识分子的猎巫运动让他们深恶痛绝,因为他们想要为受害于麦卡锡主义的科学家“拨乱反正”。

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第二年获得了普利策奖。

我从这本书的作者之一Kai Bird给《纽约客》杂志撰写的文章中,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在书籍出版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屡败屡战地为奥本海默“拨乱反正”的。

正如书中和电影中记录的,奥本海默遭受的最大不公正待遇,是1954年在经历了极度不公正的听证会之后,被撤销安全许可,使他无法再接触到美国政府的核机密。书的两位作者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撤销这一错误决定——尽管奥本海默早已在1967年去世,但这一正名的举动依然很有意义。

他们一开始希望通过起诉美国政府的方式来迫使其行动,并且联系了华盛顿的一家知名律所。然而,该律所最终决定放弃此案,原因是它的一位合伙人的父亲居然就是当时主持针对奥本海默的听证会的人——美国政界就是这样一个小圈子。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律师朋友也表示:法律途径很难走通。于是,他们改变了方式,希望通过同情奥本海默的参议员来给政府写信。恰在那时,他们得知也有其他人在做一样的事情——2011年,有参议员给奥巴马任命的能源部长朱棣文写信,呼吁能源部撤销1954年的决定。然而,这个请求被朱棣文拒绝了。

朱棣文的继任者Ernest Moniz,也拒绝了两位作者通过另一位参议员写信发出的请求,他给出的理由是“法律顾问的建议”。这位部长后来建议说:不如我们以奥本海默的名字建立一个奖学金吧!但在两位作者看来,这根本就是毫无诚意也没有意义的做法。

他们并没有放弃。2016年,他们又在政界朋友的帮助下,给奥巴马总统直接送去了一封有四位议员签名的信,希望他能签署行政令,撤销1954年的决定。然而,奥巴马始终没有给出答复。很快,川普上台,两位作者只能搁置这件事。

2021年,拜登上台,这又让作者重燃希望。6月,四位参议员签名的信件送给了拜登,然而又是石沉大海,据接近拜登的人表示,情况很不乐观,他很可能会拒绝。

于是他们决定,放弃总统,再次回到能源部。这次,新上任的部长叫Jennifer Granholm。为了更有胜算,他们进一步修改了信件的内容,并且获得了多达43位参议员的签名,还获得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也就是奥本海默领导原子弹研发的实验室)现任和多位前任负责人的签名。

这里发生了一个与电影《奥本海默》有关的插曲——本来,实验室现任主任不同意关于撤销1954年决定的请求,他觉得一份官方道歉就可以了。书的作者Kai Bird当时正好应诺兰的邀请,到洛斯阿拉莫斯参观片场。借此机会,他见到了实验室主任,并且成功说服了他支持这封联名信。

2022年9月,这份签满了许许多多重量级名字的沉甸甸的信被送到了能源部长的手中。部长同时还阅读了《美国的普罗米修斯》一书。她最终决定:撤销1954年的错误决定。至此,历时十几年的努力终于胜利,奥本海默正式被美国政府“拨乱反正”了。遗憾的是,书的另一位作者Martin J. Sherwin没有看到这一幕——他在2021年10月因为肺癌去世了。

显然,两位作者不仅是奥本海默生平的记录者,他们对于奥本海默遭遇的不公待遇投入了相当多的私人感情。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Kai Bird的文章中其实说得很直白:1954年,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被错误指控、公开羞辱,这等于是给所有的科学家送上了一个警告——你们不要参与政治了,你们不要当公共知识分子了。而这,正是奥本海默案的最大悲剧——它打击了这个社会对科学问题进行理性、诚实辩论的能力。

“悲哀的是,奥本海默的人生与我们当前的政治困境息息相关。他被一场充斥着无知、反智和仇外煽动者的政治运动所摧毁。”

所以,《奥本海默》电影原著,是在控诉那些以“忠诚”、“安全”为名猎杀知识分子的行动。作者们最终胜利的正名努力,则是希望我们依然拥有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可以开诚布公讨论问题,而不必担心被构陷、被猎巫的环境。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