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诺兰的手里,即便是强大如蝙蝠侠一样的大IP光辉也亮不过诺兰本人及其出色的艺术技巧的闪光。但是在奥本海默里,基里安墨菲做到了,奥本海默比人造剧本角色更具有戏剧性和冲突性的一生做到了。这部电影对于主角(墨菲)人物(奥本海默)科学&政治&信仰的探讨,会超过对诺兰技艺的探讨,这是一部精彩的人物传记,但不只是人物传记,因为他包含着极强的宿命感与悲剧性,也延伸出无数分支议题。当众多科学家与政治家,有着不同的生平经历,不同的国籍身份,不同的政治信仰,汇聚于洛斯阿拉莫斯,伴随在奥本海默周围,又因原子弹成功爆炸后,散落天涯,最终携带着不同的论点在他的审判会议上进行阐述时,当RDJ视角配以黑白胶片拍摄,展现出一位顽固阴暗自恋的反派角色时,谁还说诺兰重特效而不重人物刻画?明明此前蝙蝠侠、星际穿越 、致命魔术对于人物刻画都是那么透彻,而这样的功力在奥本海默里达到了极致!
观影之前,该做的功课不是去了解奥本海默的生平,因为电影已经描述得很精彩。而是当时国际阵营的划分、德国的反犹太主义对于科学家的影响、二战前后美国主流思潮的转变、以及后来的麦肯锡主义。
从接手原子弹研发项目那一刻开始,奥本海默的矛盾感就无休止地反复上演,爱因斯坦以先驱者的形象预言着他的一切,但他依旧没有选择停止脚步。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科学完全为政治所用,无法独善其身,所有参与的科学家都是真正的殉道者,而最强的宿命感也落在了享受最多鲜花掌声与注视的奥本海默身上。一位理论科学家,最终变为了战争的代言人。政客依赖他,吹捧他,打压他,毁灭他,在他已没有锋芒做任何事时,又重新把他送上神坛。而这样一位意气风发的天才,却在悔恨与矛盾中亲自将自己送上审判席,在剩下的生命里借由别人的诘问与惩罚来宽慰自己罪孽的灵魂。
全剧印象最深的台词来自杜鲁门:他们不会在乎是谁造的原子弹,而是谁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