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
没看之前以为是原子弹的研究爆炸史,看了之后觉的是一部讲述政治、人性的人物传记。科学、道德、政治、人性、真实的美国,看后觉得历史总是如此相似、轮回,人性永不改变。
看完后别的想法先放在一旁,心里首先冒出来,感谢“两弹一星”工程,感谢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感谢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也要做出原子弹,感谢在荒滩戈壁的中国科学家们。给了我们一个大国有核威慑自保的能力,才能有生存的基础。
更加感觉也是对中国人的教育片,让我们剥去对美国幻想的温情面纱,有助于更真实的了解真实的美国政治世界,也有助于了解当前历史环境下的政治现实。某种程度上也能解答我们对于当前很多美国对华政策为什么如此歇斯底里和矛盾的疑问。针对奥本海默的类似调查在时隔半个世纪后又重现与美国,我们看到了很多华人科学家、中国公司。
无论武器如何变化,人类斗争、政治狡诈的危害与现实比原子弹还要可怕,然而核武器的带来的成本把这种政治造成的危害推高到人类都难以承受的高度。但这种恐怖的平衡,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类的头上,在地图上不过是一个个城市点上用圆规划出的圆圈,最后是全体人类的毁灭。科学家可以不考虑政治,只想科学,但政治从不考虑科学家。科学家的产品生产出来后也和科学家没有了关系。这种毁灭或许也是部分科学家希望达成的,互相毁灭的威胁反而导致战争威胁的降低。
还有就是当原子弹实验成功并投放日本后影片的表达方式,奥本海默接受人群的欢呼,人群的兴奋近乎于纳粹的演讲,一个为了消灭纳粹而研发的武器同样也能给让人陷入本身的集体狂热,感觉人类很容易进入一种群体的无意识状态 。虽然影片里表达了些关于原子弹使用的道德难题,但如果美国人体验的或者了解了中国在抗战中的经历,这种道德负担可能就会消失,如果有美国观影人看后开始质疑原子弹是否应该投放到日本,那应该请他了解下日本侵略史,只能说因果报应,这账也要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阶级身上。但从人类角度而言,美国也是挺狠的而不讲底线的,如果觉得有底线是因为还没有把他们逼急,无论是基于德国工业区的无差别轰炸还是对日本东京的大轰炸,这时候也不讲什么人权和平民了,但这种帐要怎么算算在谁头上,就不能只从表象出发。
从影片艺术角度而言,我感觉拍摄很艺术、剧本构思很巧妙,最后一幕简直就是填坑的豹尾,比中段原子弹爆炸的后劲还大,各种光影、镜头和音乐构造的氛围感让人完全沉浸在影片的世界中。我这次在华星UME看的的IMAX因为座位都卖完了,坐在了比较考前的位置,要仰着头看,我把身体直起来,头仰着放在靠枕上。当影片开始后,那种沉浸感、和人物面对面,可以清晰看到主角鼻尖的坑坑洼洼的孔,那种面对面的真实的体验、电影的魅力,无与伦比,观影感觉非常非常好。电影坐后面有时候的感觉就像在家里自己对着电脑屏幕看电影。要是能再后一排就完美了。
PS 还有一个没想到是美共在当时影响如此之大,西班牙内战对左翼影响如此之深,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了海明威和海明威的自杀、想到了国际主义展示加拿大的白求恩。想到麦卡锡主义巨大影响,想到历经打压后当今共产主义四个字在美国的忌讳之深。
=========================================================================
看电影前可以了解一下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电影,可以让你的感受获得更高级的体验,获得一种全方位的震撼,比如,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原子弹的历史,二战、曼哈顿工程,冷战,都很有帮助,从而获得更高级的体验。下面放一个链接,在观影前可以看下,更有助于了解当时的背景。 对于里面感觉不懂或不认识的人物,可以索引查一下,这是很好的一种准备方式,从杨振宁的访谈中也可以很隐晦地看出美国讲政治的严酷。
杨振宁谈科学家与政治以及科学与哲学——2016年5月6日杨振宁访谈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