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的朋友们,过年啦!诺兰的电影风格,以非线性叙事、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以及对心理学和人性的深刻探讨而著称,但这样一位深受观众和影评人喜爱的导演,却从来不使用互联网。最新采访中,诺兰再次向法国媒体透露:
1他永遠不會拍電視劇。
2他不再想拍超級英雄電影。
3他拒絕透露是否會執導星球大戰。
4未来十年并不打算退休。
5他永遠不會擁有TikTok帳戶。
6用手機或電腦看電影對他來說不是問題。
异常专注的诺兰,继《敦刻尔克》之后,再次聚焦二战题材,带来这部《奥本海默》。电影依然延续了以往的复杂、深度和视觉震撼。诸如原子弹之父,曼哈顿计划,麦卡锡主义等等,都将成了这部史诗制作的观影门槛。本期影片(YouTube:耶律律),我将对奥本海默生平、曼哈顿计划始末、以及相关历史事实进行详细介绍,方便我们更好的欣赏这部电影。
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出生在纽约市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是妥妥的富二代。其父亲从事纺织品进口生意,1888年从德国移民至美国;母亲则是一名画家。它们全家住在曼哈顿西街高档别墅区,并收藏有毕加索和梵高的艺术作品。他的父亲在1937年去世,给他和弟弟留下39万多美元的遗产,相当于现在的800万美元。
年少有为的奥本海默,在哈佛大学学习化学,并以最高荣誉毕业后,前往剑桥大学继续深造。随后,他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结识了许多物理学界的杰出人物,其中有维尔纳·海森堡、帕斯库尔·约当、沃尔夫冈·泡利、保罗·狄拉克、恩里科·费米和爱德华·泰勒等。
1929至1943年间,奥本海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物理学。到伯克利任职之前,奥本海默患上轻度肺结核,于是他和弟弟弗兰克,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家农场疗养,并最终买下了这家农场。奥本海默后来把“物理和沙漠乡村”称为他的“两个最爱”。此外,他兴趣之广,有时会让他从科学研究分心。1933年,奥本海默开始学习梵文,并以原文阅读了《薄伽梵谭》bó qié fàn。他曾回忆道,《薄伽梵谭》是塑造了他生命哲理的重要典籍。
他在学术领域,涵盖理论天文学、核物理、光谱学和量子场论等,多次做出准确预测,如中子、介子和中子星。最著名莫过于,科学家多年后发现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这意味着奥本海默一直都是正确的。尽管成就显著,但他三次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均未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本海默参与并领导曼哈顿计划。该计划研发出首批核武器,用于轰炸广岛和长崎,最终逼迫日本投降,结束二战。奥本海默也因此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1941年10月9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批准原子弹研发计划。
1942年6月,美国陆军为该计划设立曼哈顿工程特区。莱斯利·格罗夫斯接受委任,成为曼哈顿计划负责人。格罗夫斯选定奥本海默,作为秘密武器实验室主任。这项决定让不少人十分惊讶,因为奥本海默不但没有领导过大型项目,而且还有左翼政治观点。可格罗夫斯更担心的,反而是奥本海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没有足够威望去领导一众科学家。不过,奥本海默学识渊博,又对设计和建造原子弹的实践知识了如指掌,这让格罗夫斯印象深刻,并最终下定决心。
1942年末,为实验室物色选址的时候,奥本海默提出建在新墨西哥,正是他曾经养病的地方。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建成后,奥本海默在这里,组织起当时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他把他们称为“明灯”(luminaries),也就是杰出之人的意思。实际上,奥本海默大大低估了计划的规模:洛斯阿拉莫斯参与的人数,从1943年的几百人升至1945年的六千多人。最终在1945年2月,他们成功研发出小男孩原子弹。
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家万众一心,在1945年7月16日,于新墨西哥州引发全世界首个人工核爆炸。奥本海默在1944年中期,给核试验场地取代名为“三位一体”(Trinity),据他自己所说,这一名称出自约翰·多恩的《圣十四行诗》。历史学家认为如此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几个月前自杀身亡前女友琼·塔特洛克,因为是塔特洛克在1930年代,介绍多恩的作品给奥本海默。
核爆试验后,让奥本海默忆想到,他在亲眼目睹核爆时,曾想起《薄伽梵谭》之中的一句话:
若论大我光辉,唯有千日同升,齐照耀于太空,方可与之类同。
多年后,他又说在当时也想到了另一句:
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1965年,他在一场电视广播时说:
我们知道世界自此就不再一样了。有的人笑,有的人哭,但大部分人沉默无言。我想起了印度教经典《薄伽梵谭》,毗湿奴劝说阿周那王子,要做自己的本分,为了打动阿周那,毗湿奴变为千手化身说道: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1945年8月6日,也是向广岛投掷原子弹那一晚,奥本海默在一场集会上,像个得奖的拳手一样,紧握着双手,此时台下欢呼一片。他对原子弹没能对付纳粹德国而感到遗憾。但他和不少计划参与人,都对轰炸长崎的决定感到不满,认为从军事角度来看,并无必要落下第二颗原子弹。可是事与愿违,3天后的8月9日,美军再次向长崎投下原子弹。据统计,广岛长崎共约有15-24万人,因核爆而死亡,其中大部分为普通市民。
8月17日,奥本海默到华盛顿向 战争部长亲手递信,对此决定表示强烈抗议,并希望能对核武器的使用作出禁止。10月,奥本海默获准与时任总统杜鲁门会面。根据《杜鲁门传》记载,奥本海默对杜鲁门说:“总统先生,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杜鲁门回答道:“沾满鲜血的是我,你手上的血还没有我一半多呢!这事你就留给我来操心吧”!但事实上,当奥本海默说“我们科学家双手沾满血”后,杜鲁门立刻忿然作色,会议最终不欢而散。杜鲁门之后对身旁的副国务卿说:“我再也不想在这个办公室,见到那个狗娘养的!”
1936年,奥本海默和一名文学教授的女儿琼·塔特洛克开始交往,两人政治观点相近。塔特洛克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学生,曾经为一份左翼党报《西部工人》(Western Worker)撰文。在经历一段激烈的亲密关系后,两人在1939年分手。同年8月,奥本海默结实了学生凯瑟琳·普宁(Katherine Puening),她同时也是是激进的左翼份子。
凯瑟琳当时已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次只持续了几个月。第二个丈夫是活跃的左翼战士,在西班牙内战中身亡。回到美国后,她在1938年和一位医生结婚。1939年6月,凯瑟琳成为洛杉矶分校的一名研究生。奥本海默和凯瑟琳,在一场派对之后上了床,这曾被当做一场小丑闻。1940年夏天,凯瑟琳和奥本海默一起,住在新墨西哥州的农场上。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她向丈夫提出离婚,并在1940年11月1日和奥本海默正式结婚。
在这段婚姻中,奥本海默仍然保持着他和塔特洛克的感情关系,但塔特洛克的左翼身份,后来也成了安全许可听证会上的一大问题。奥本海默身边有不少人,在1930至1940年代,都是活跃的左翼人员,包括弟弟弗兰克、妻子凯瑟琳、情妇塔特洛克等。
事实上,在参与原子弹研发期间,奥本海默就因为与左翼人士的关系,而受到了联邦调查局及曼哈顿计划安全部的调查。1943年6月,他在军队安保人员的陪同下,到加州探望患上忧郁症的前女友塔特洛克,并于当晚在她的家中过夜。1944年1月4日塔特洛克自杀身亡,这让奥本海默悲痛不已。
1954年的安全许可听证会上,他否认自己是一名D、员,但把自己称作同路人。“同路人”义为认同左翼的诸多理想,但不愿盲目跟随任何左翼机构指令的人。
随着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曼哈顿计划随即公诸于世,奥本海默也在全国成为科学代言人,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国家科技力量。他登上《生活》和《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奥本海默在1945年11月离开洛斯阿拉莫斯,重回加州理工学院。1947年,他应刘易斯·斯特劳斯的邀请,到新泽西州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他在这里云集了众多顶尖科学家,其中包括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
1947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成立,旨在管理核研究和核武器,奥本海默受任总顾问委员会主席。之后,他以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对国际社会进行游说,敦促管控核能防止核 扩散,以及避免美苏两国发生核军备竞赛。当政府在探讨研发氢弹时(核聚变核武器),奥本海默当即表示反对。反对原因之一是道德上的考量:这样的强力武器,从战略上必定会用于攻击平民目标,殃及上百万人。另一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一个可行的氢弹设计。然而这些建议都被杜鲁门一一否决。
此前提到,奥本海默在伯克利任教时,表露出左翼倾向,又和不少左翼成员甚为亲密,所以联邦调查局自1940年代初,便已开始对奥本海默进行密切监视。他的家里和办公室都被装上了窃听器,电话和信件也被窃听和中途查看。在1949至1953年间,奥本海默卷入了一宗又一宗的争议和权利博弈之中。联邦调查局还向奥本海默的政治对手,提供有关他与左翼人员关系的资料。对手之一,便是同为原子能委员会成员的刘易斯·斯特劳斯,他极力劝说艾森豪威尔,撤销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
1954年4月至5月进行的安全听证会,焦点在于奥本海默过去和左翼组织的关系,以及他在曼哈顿计划期间,与叛国科学家或左翼科学家的联系。随后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在自然过期的前一天被撤销。
由于麦卡锡主义运动,奥本海默激怒了不少政治人士。他的安全许可被撤销后,无法再直接影响政治。直到九年之后的1963年,他被总统约翰·肯尼迪授予费米奖(由继任总统林登·约翰逊颁发),才获得平反。对奥本海默的平反,某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因为他的安全许可仍然没有恢复,他也无法对官方政策做出任何影响。奥本海默一生吸烟成瘾,1965年底确诊喉癌,1967年2月18日, 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去世,终年62岁。
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场政治运动,以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的名字命名。这场运动以对所谓“xxxx的渗透”展开的追捕、审讯和清洗为特征,对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麦卡锡主义的高潮是在1950年代初期,许多知名人士、艺术家、作家、教授和政治家都受到牵连,他们被列入“黑名单”,职业生涯也因此被摧毁。这一段黑暗时期,严重侵犯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对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
对很多人来说,奥本海默在1954年被剥夺政治影响力,代表了科学家们终究无法控制别人如何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一事实,也象征著在核能存在的新时代中,每一位科学家的道德义务。许多顶尖科学家、政府人员和军方人员,都曾站在奥本海默一方作证。大部分学界人士,都把他视为麦卡锡主义下的牺牲者,认为他是被好战政治对手冤枉的自由派;也是科学创造力从学术转移至军方的象征。
2009年5月20日,在威尔逊学会的一场研讨会上,几位历史学家在分析过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之后,确定奥本海默从未替苏联做过间谍工作。实际上,国家安全委员会曾经多次试图招拢他,但都未成功。他不但没有叛国,还亲自把几个支持苏联的人,踢出了曼哈顿计划。
在流行文化中,针对奥本海默的听证,被看做是一场核武器在道德上的争斗,
争斗两方分别是右翼军事主义者(泰勒)和左翼知识分子(奥本海默)。2005年出版的《美国普罗米修斯: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成功与悲剧》一书(卡伊·伯德和马丁·J·舍温合著),将奥本海默比作盗取圣火的现代普罗米修斯,该书在2006年获得普利策传记文学奖。而诺兰导演的电影《奥本海默》,正是根据这本畅销书改编而来。
奥本海默的八卦
当然,被誉为普罗米修斯的奥本海默,也有普罗大众的一面,下面我们汇总几个八卦故事,来了解一位更加立体的原子弹之父。
据好友所述 ,奥本海默在剑桥进修期间,曾经把一个浇了有害化学物的苹果,放在导师的桌上。奥本海默的父母接到大学通知,要将他留校察看,幸好父母极力保说,这才从轻处理。
1920年代,奥本海默不问尘世,不看报也不听收音机,甚至1929年华尔街股灾发生后六个月,他才听闻此事。他曾经说过,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之前,从未投过一次票。然而从1934年开始,他对政治和国际时事愈加关注。他从1934年起, 两年内持续捐出工资,用以支持逃离纳粹德国的物理学家。1934年西岸码头工人罢工期间,他还参与了一次码头工人的示威运动。
奥本海默学识精湛,兴趣广博,在伯克利期间,赢得了不少物理学家的青睐。他的同事和学生,说他有“迷人”的风姿:虽然他在公开的场合举止拘束,但在私下交流时却能令人着迷。因此,有人说他是是孤傲的天才和唯美主义者,也有人说他缺乏自信、装腔作势。
奥本海默在伯克利任教时,结识了好友莱纳斯·鲍林,两人决定一同研究化学键的本质。有一次,奥本海默趁鲍林工作时,到他家中请他的妻子艾娃·海伦到墨西哥去幽会。艾娃·海伦没有答应,并把这件事告诉给丈夫,两人的合作和友谊便就此终结。此后,奥本海默还曾邀请过鲍林,担任曼哈顿计划化学部主任,但鲍林说他是和平主义者,所以婉拒了。
1947年,奥本海默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院长。院长的职位年薪为2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6万,并可入住建于17世纪的院长豪宅,有107公顷的林地环绕,还有一位厨师和一位庄园管家。但让他遗憾的是,他和朋友理查德·托勒曼妻子的婚外情,要因此而结束了。
科学发明对人类的潜在威胁,让奥本海默深感不安。他和爱因斯坦、罗素等著名学者联手,于1960年成立世界艺术与科学学院。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名誉受到打击之后,并未签署任何在1950年代,反对核武器的重要公开信,比如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完」
注:90%内容来自维基百科,作者仅梳理校对。(视频版请在YouTube搜索:耶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