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的IMAX电影结束,场内响起了掌声。我侧过头问17岁的女儿,这是不是她第一次碰到看完电影鼓掌的,她说是。又问她给几星,她毫不犹豫地答道:五星!
以下随感几句,不算影评。
1. 电影确实还是要去电影院看
Sigrid Nunez在Sempre Susan: A Memoir of Susan Sontag中说,桑塔格家中的电视只是摆设,她看电影从来都是去电影院看。
刚出国读书那阵子,我常去图书馆资料室看录像带,记得有次在小隔间带着耳机在十七寸屏幕上看完《公民凯恩》,有不过如此的感觉。后来电影院重映又去看了一次:奥森威尔士硕大的脑袋占据了半个银幕,环绕音响里发表煽动人心的演说,在太太身上投下的巨大阴影……一切都不一样了。
诺兰也曾经回忆,在俄亥俄州看完《星球大战》后不久,他父亲带七八岁的他去伦敦莱斯特广场剧院观看《2001:太空漫游》的重映。在巨幕下,他获得了一种纯粹的沉浸体验。《奥本海默》这部达到IMAX电影极限长度的电影,也是诺兰童年梦幻的再现。
2. 还是一部诺兰电影
“作者论”最初起源是法国人二战后得以看到暌违多年的美国电影,发现导演在好莱坞体制的各种限制下,还能充分展示个人风格。从这个角度说,诺兰是作者论在电影进入新世纪后的最佳代表。《奥本海默》中的非线性叙事、痴迷时空、彩色和黑白影像交织、对音乐的重视和运用,都能在诺兰过去的电影中找到,更别说这次诺兰还用第一人称、独立完成了剧本。
我不太同意强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诺兰曾经说自己更像是一个工匠而非艺术家,泰伦斯·马力克则是一位艺术家。电影被成为第七艺术,是因为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诺兰这样英语文学专业毕业、能写能画、懂摄影深谙音乐的全才,他说自己不是艺术家,那只是自谦,表示自己电影和别人的不同,旁人不能把这样的话当真。
3. 从华纳到环球
《信条》亏了5000万,发行时和华纳的争执也让诺兰从老东家华纳转到了环球。《奥本海默》第一个周末的预估票房是4000万到5000万,实际票房超过8000万,加上海外票房(包括中国),以1亿成本来计算,必将是一部大赚的片子。
诺兰是华纳的cash cow,在《信条》之前从不知道亏钱的滋味。有人以为让电影高管头痛甚至犯心脏病,花钱如流水逾期超支的导演,才算不和体制妥协、真正有追求的艺术家。诺兰恰恰相反,一直是个体制内的乖孩子,也让一些人看不起他。
诺兰这么乖,和他当年上寄宿学校有关。诺兰的父亲是英国人,从事广告行业,母亲是美联航空姐,有了孩子后当老师。他从小在英美两国生活,11岁时父亲让他进了天主教寄宿学校。夏洛蒂·勃朗特和奥威尔都写过寄宿学校的惨痛经历,诺兰上的学校等级森严,食物极差,熄灯后说话也会被抽打,但让诺兰学会了如何在严苛的体制下成长。
诺兰拍片快,不超支,甚至还比别人省钱。《奥本海默》预算成本1亿,《碟中谍7》将近3亿。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刚开始拍电影就想通了, 如果自己能比好莱坞高管们期望的快一点,便宜一点,那么这些人就会去折腾其他事,会让他做自己的事情。
4.算不上好的科学家电影,但是一部不错的传记电影
科学家电影不好拍。《美丽心灵》里的纳什和现实生活中的纳什相差很大,《万物理论》和《模仿游戏》都拍成了小清新和英伦风光片。《万物理论》小雀斑对着咖啡里的牛奶、对着火炉头蒙着毛衣,思考出黑洞理论,是一种把科学发现过程可视化的尝试。诺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即使他像拍《星际穿越》一样请来科学家咨询,用严格计算制作出来的光影波来表现奥本海默对量子理论和黑洞的思考,我看了更多是感叹现代物理学之难。
前几年有位物理博士友邻说看不懂《时间简史》,她的意思是这些东西不用数学就根本讲不清楚,用文字表述只是隔靴搔痒。文字和物理学已经隔了一层,电影的视听手段和文字再隔一层,况且没有证据表明奥本海默依靠可视化思维,相反他是一个特别倚重数学的物理学家。
优秀的传记电影像《末代皇帝》和《甘地传》,传主本身经历就是一部绵延不绝的大戏,奥本海默本质上是个学者+官僚,没那么多戏,所以剧本以两个听证会为重头戏,用奥本海默本人的视角,回顾奥本海默的一生,是一种聪明的写法。
没有看片子之前听广播,称这个片子为biography thriller,还有点奇怪。去电影院之前,请女儿做点功课,至少把奥本海默的维基看一下,有点背景知识,她不以为然地说:“如果这真是一部好电影,那就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我想了想,觉得她是对的,《奥本海默》要成功,需要俘获像她这样的观众,而不是我这样脑袋里塞满先入之见、自以为懂得很多的人。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奥本海默的日记:https://www.douban.com/note/851450164/?_i=0374016dLZ-qN0
5. 明星的作用
第一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诺兰电影是2002年的Insomnia,但留下印象的不是导演诺兰,而是三位明星主角,帕西诺、斯旺克和罗宾·威廉姆斯。那是诺兰第一次承接好莱坞大制作,还是一部翻拍片,剧本也是现成的。最后卖得很好,三位明星的作用恐怕远大于导演。
这次映前报道说,几位一线明星出演《奥本海默》都接受了低片酬,本来一千两百万美元一部,拍这部只拿个零头,两三百万。看来如今是明星都要想要出演诺兰的片子,甚至不惜自降身价。
明星本身是一个悖论。最好的表演是让观众沉浸在剧情和角色中,而不是去关心谁演的,但明星则无时无刻不提醒你:我多么的耀眼,多么的美丽(and or)有型。有多少观众是冲着奥本海默去看这个片子,又有多少观众是冲着基莲、艾米莉·布朗特、小唐宁和马特·达蒙去的?有位友邻看完后说,基莲太美,她可以只为了他再看一遍,忽略掉所有剧情。这就是明星的力量。
6. 为什么五星
看完片子,和女儿去吃快餐Chick-fil-A,我说没想到她会给五星,《星际穿越》我会给五星,《奥本海默》我觉得是四星。她笑道:你喜欢末日电影和科幻片,《星际穿越》又描绘了两对父女之情,给五星不奇怪啊。我说:你还真了解我,在我二十多岁时,最喜欢库布里克和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诺兰可以说是他俩的接班人。
我接着问她为什么给五星,她说:I don't have a vested interest in Interstellar. This movie is differen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I care about what will happen to him. 3-hours doesn't feel that long.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我对《星际穿越》没什么感情投入。这部电影不一样,从一开始,我就关心奥本海默的遭遇,三个小时不觉得长。”
马上要进入高中最后一年的女儿现在忙得很,得空只看小说和虚构类电影,《奥本海默》这部三个小时无数人物的历史传记片却打动了她,让她给出五星,我也就按她的评分在豆瓣上打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