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从后劲里缓过来了(但其实距离我一刷过去已经18,首先我想定个总基调:
1、你可以说这是一个讲造原子弹的人的电影,但不能说它是讲一个人造原子弹的电影
2、这部电影叫奥本海默,不叫曼哈顿计划
3、你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政治惊悚片,但不能说它是美国主旋律
以下将会从电影大体框架、观感以及演员表现和理解方面谈
part 1
奥本海默虽然以文戏居多,在风格上与诺兰导演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但在整体架构上还是延续了诺兰的制片思路,让观众一看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诺兰味”。非线性叙事和实拍在电影里再次被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整个电影的节奏是越来越快的,随着观众意识的深入渐渐带领着画面推进,到后面台词也是越来越密,不过诺兰一直都有方法处理每个情节的轻重缓急,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有很好的理解。
当奥本海默的脸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那一个特写镜头就传达出了一个信息: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后面的叙述也围绕着这一人物特性展开,展示了他的多面性及矛盾心理。他聪明、放荡不羁、偏执、天真、甚至于有些自负,他人生的不同阶段给观众带来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这不仅仅是一部传记片,因为电影更多是透过奥本海默的视角看事情发展(当他穿过人群时镜头是晃动的,当他看向远方时视角从他的背后延伸),这种拍摄手法让观众想奥本海默所想,在同一个背景下做着同一个选择,主观地感受他,而为了观众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以及全方面地展现他,这部电影分成了主观和客观(即黑白和彩色)两部分,两线并行,环绕着奥本海默,真正让观众从各个方面认识他。
part 2
电影的音效和视觉冲击是它成功的关键,随着电影节奏的加快,配乐的节奏也有所变化(配乐由诺导合作过很多次的路德维格•戈兰松制作),听的时候会有一种屏住呼吸的紧迫感,就像此刻我们都是奥本海默,都在经历这件事一样。另外,“核爆”场面作为电影的一大看点,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当声音响起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椅子也在震动,原子弹落地的那一瞬间甚至会带来一种一个重物砸在地面上的震感(当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会先看到光,那一刻影厅没有一点声音,甚至会忘了呼吸,紧跟着声音来临,会不由自主地颤动一下),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那种实拍的真实感都会把观众带到另一个维度,虽然不是每个观众都懂量子力学,但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视觉和听觉乃至触觉的冲击。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或许观众会特别关注大量的、密集的对白,有些观影感受不会当场就来,但当电影结束回想起来,这个时候画面配合着配乐、台词、感官体验在脑海里一起涌现,像是做了一场梦,醒了之后有一种惊叹不已的感觉,那一刻,才是观众被完完全全震撼到的时候(三个小时如果沉浸到电影里真的特别快,接受了很多信息到最后会在脑海里自动组合,拼凑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而并非只是一个故事)
电影的最后一句话讲完的时候我整个大脑是一片空白的,完全愣在了原地,电影的高潮我认为就在这了,到这一刻电影停住了,而链式反应并没有停住。
part 3
奥本海默作为一个复杂且矛盾的人物,想要在三个小时内展现他的特质,不仅需要演员强大的专业素养,还要演员在不同场景下给出不同反应,以展示奥本海默的多面性,让他变得更立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里的对比,在施特劳斯看来,奥本海默是自负且刻薄的,他总想着让自己显得高高在上,所以在黑白画面里奥本海默的气场会给人以一种压迫感(最明显的就是他穿过媒体时戴帽子的那一段),而在彩色画面里,奥本海默的其他特质让观众在他的视角中探索着,躺在床上时那种对理论知识的渴望,在任教时教授自己喜爱领域时的亢奋,讲荷兰语时的聪明和自信,在感情方面对慰藉的寻求,在Leslie来找他时略显得意的跃跃欲试,在原子弹投在日本后面对人群欢呼时的错愕……电影里有很多特写镜头,在IMAX银幕上,Cillian Murphy的脸三米多高,若是极力用表情表现内心世界,则显得“用力过猛”,起伏过大,所以Cillian用他自己独特而令人震惊的演技让表演显得尤为真实,按诺兰导演所说:他放弃了些许戏剧化,为电影增加了真实性。直视Cillian Murphy那双不可思议的眼睛,可以感受到他凝视时的思考过程,他接受审判时的自责与无助,Cillian用他的演绎把观众带入了奥本海默的视角,带入了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
另外很想提一下Emily Blunt饰演的kitty,首先这个角色在创作时被塑造得就很好,和那个年代的女性很不同,不是贤妻良母的类型,她是一个能够为奥本海默点火的人物,她用略带强势的话语在一些事情上引导着奥本海默,这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有意思起来,而不再是简单的一层夫妻关系。再加上演员的精湛演技,让这个本就灵动的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在特定的时代下,kitty这个独立、强势、反叛、坚定的女性形象,注定了她在电影中成为耀眼的存在
part 4
黑白和彩色部分密不可分,让观众既主观又客观地全面经历奥本海默的故事,科学家往往会出于对理论验证的渴望以及对现有认知的利用心去做一些“可怕”的事,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的希望也会让他们在研究时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可是当一切完工之后,事情便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他们无法控制毁灭性武器的使用。不用它永远不知道它有多可怕,原子弹落地的那一瞬间,便注定了20万人的死亡,那个时候,奥本海默才发觉自己所做的一切会引导人类走向什么。电影里提到了链式反应可能不会停止,引燃大气层,毁灭整个世界,刚开始时或许带着一点“黑色幽默”在,但当奥本海默说完最后一句:“我想我们已经摧毁了世界的时候”,观众才意识到,所有的一切或许都是链式反应:美国先造出了原子弹,紧跟着苏联也造了出来,美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开始计划造氢弹……之后的这一切,无论是其他国家核武器的研发还是杀伤力更大的武器被研发出来,又何尝不是像“链式反应”那样?奥本海默真正的恐惧就在于:按下按钮的那一刻起,他开启了一个“链式反应”,正一步步地引领着人类摧毁整个世界,而讲完最后一句话之后,也对应了开头爱因斯坦的错愕,我在听完这句话之后,完全愣住了,直到片尾的主创人员名单开始滚动,才想起来电影在高潮时结束了。
“爱莲说”还是太肤浅
记得有一个视频叫:“一个眼神,诺兰让半个好莱坞为我做配”,刚开始时觉得“当代周敦颐”这个名号很搞笑,爱莲说也是一个很好玩的梗,直到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自己有点“肤浅”了。Cillian Murphy和诺兰导演之间的关系是很难得的,是需要在玩笑之后认真对待的,当Cillian初遇诺兰时,Cillian是一个刚来到好莱坞闯荡的爱尔兰新人演员,诺兰是一个刚在好莱坞小有名气的年轻导演,Cillian选择了试镜诺兰的电影,而诺兰也毫不犹豫地认定了Cillian。虽是“御用配角”,但从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敦刻尔克再到这次的奥本海默,诺兰给Cillian的角色,不管是反社会的稻草人,优柔寡断的少爷费舍,还是战争ptsd的士兵,矛盾体奥本海默,都是有着极其丰富内心世界的人物,是那种在主角的强大光环下还能被观众注意到的人物,诺兰一直知道怎么用这个特别的演员,而Cillian一直信任着诺兰,他知道诺兰需要他在电影里表现出什么。或许Cillian并不是最贴切奥本海默的演员,但诺兰把他的潜能挖掘了出来,带给了观众,Cillian也顺应着诺兰的思路将其发挥地淋漓尽致,这二人的结合,便造就了电影史上一个最好的抉择。长达二十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中,诺兰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而Cillian也成为了演员中的一股耀眼清流,二人见证了彼此的成就,而奥本海默也将二人一同推向另一个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