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零老师|奥本海默,连锁反应(点击查看更多)

很少写影评,前几天去看了快下映的电影《奥本海默》,3个小时的长篇巨制,出了影院后,百感交集。

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善变,以及人性的恒常不变。

主角奥本海默(简称“奥本”),原子弹之父,为科学探索全情投入,也有个人野心勃勃的一面。即为原子弹的飞速问世而自豪,也为原子弹的杀伤力和未来对人类命运的隐患而惴惴不安……

有时隐忍负重,有时讥讽狂放;有时自信满满,有时疑虑重重;即花心浪漫,也忠心顾家……

人情世故,看似一窍不通,是连汉堡包的小摊位都没法经营好的人,却是关系国家命运的“曼哈顿计划”的科学总管之不二人选。

并不是最顶尖的数学家,也不是最天才的量子物理学家,却博学多才,贯通各个领域,有超级的共情力、说服力、理解力、组织力和管理调配力,广纳英才并人尽其才,倾举国之力,成旷世之功(或罪?)

在不同人的眼中,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生命阶段,对奥本的看法都大相径庭。
陆军中将格罗夫斯,最初力排众议,让奥本当上了“曼哈顿计划”的科学总管,有为了自己的军衔晋级的考量,也有对自己识人眼光的信心,他信任奥本的能力和对国家的忠诚,为奥本争取到了安全许可…… 直到原子弹研制成功,科学家出局,军方全权接管…… 直到对奥本的非公开审判,已是将军的他又认为此时已不合适给奥本安全许可……

因私仇而对奥本怀恨于心的政客施特劳斯,在背后主使,让奥本陷入难堪的非公开听证会,质疑奥本是间谍,而面临身败名裂…… 施特劳斯认为奥本狂妄自大,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己之名利,但这样的说法,恰恰反应了施特劳斯本人野心勃勃,妄自尊大。

他总以为奥本故意唆使其他科学家孤立自己,认为爱因斯坦对自己视而不见,就是因为奥本在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污蔑了自己。这时他身边的一个人提醒:也许那两位科学家的对话是在讲更重要的事……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对施特劳斯,压根都没有提及。

“氢弹之父”泰勒曾在“曼哈顿计划”中,被奥本包容,允许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氢弹,而非当时要重点攻克的原子弹……但在听证会上,泰勒说自己不能了解奥本的一些作为,对奥本的忠诚有所保留意见。这里有对奥本的嫉妒,也有向政府表明立场获得支持的考量。他的表现,获得了军方的支持,却为科学界所不齿。这次听证会的证词,日后成为了泰勒,这样一位杰出物理学家的终身憾事。

这场听证会不定罪,不公审,只否定,这是击破心理防线的招数……形形色色的旧时同事好友,曾是共同进退的伙伴,一个个上来或明确或委婉地否定奥本……

在听证会上,奥本点点滴滴隐私都被摆上台面,他也备受精神折磨。

妻子凯蒂一再反问,为什么不反击?

奥本有自己的理由,而这次,他的对手施特劳斯可能没说错——是我成就了他,让他如愿以偿地成为殉道者,为自己的良心而赎罪,默默承受这些谴责……

在政府那里,奥本海默一时作为原子弹之父,是民族英雄,一时因为反对进一步研制杀伤力更大的氢弹,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一时因为麦卡锡主义等复杂因素而被审判羞辱,吊销安全许可,并试图冠以间谍的罪名;时过境迁,又被颁发奖章,最终在身后平反……

一个风口浪尖上的时代人物,沉浮起落,是国家功臣还是疑似间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利益,当局风向……

在人性反复无常、矛盾纠结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性那一成不变的一面: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自作自受……

而这个自我中心的表现可能大相径庭:或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或盛气凌人,或自卑嫉妒……

就像施特劳斯,以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其实别人根本无意谈他。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时刻关注的是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特殊性,是自己能获得些什么,能避免些什么…… 活在他人眼中,死于他人口下。

就算别人在背后议论你,那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重要性,着实与你无关。
爱因斯坦对奥本海默说,“有一天,当他们对你的惩罚足够多时,他们会给你提供鲑鱼和土豆沙拉,发表演讲,给你一枚奖章。请记住,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

这可能是爱因斯坦的经验之谈吧。这也是对人性自私自利那面的深刻洞察。

我执炽盛,起心动念,无非贪嗔痴;各种感受,无非苦乐舍;一言一行,无非刷存在感。

自私自利,这就是一个中立观察,而非褒贬的评价。

人人莫不如此,展现千差万别。个人如此,集体如此。

看清这点,也就不会对人性表面的变化无常和内里的常常自私失望,也不会用严苛的道德标准来压制自他,催生伪善。

前天和一个朋友聊天。

她隔几句话就提到:这人怎么能这样?

我的回答:非常正常,人性如是。

她不久又说:那人怎么能那样?

我的回答:非常正常,人性如是
……
你无法为任何人下一个定论——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善恶在一念之间。

无论念善念恶,不觉即是妄。

觉,恶念可以转善,进而化空。

不觉,思量善事,可以进入分别比较,二元对立,而转为恶。

在自私自利的人性背后,还有一个不昧的良知,是你内心的判官,就像泰勒那样,因为发表对奥本不利的证词而抱憾终身;就像奥本那样,不断接受自己灵魂的拷问……

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其实有明确的判定,虽然表面上会有无数的借口替自己辩解…… 放下所有的自欺,你做的这件事,真的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吗?真的能问心无愧吗?

到底什么是和平,无论个人的还是集体的?是没有战争的时候吗?还是两场或明或暗的战争中间短暂的休战期?

如何实现和平?是靠人道主义的理想精神吗?还是也需要强大武力或其他形式力量的现实支撑?这样的支撑,合适的度又在哪里?

之前有位名人说,如果有反战的集会,我不会参加,但如果是支持和平的,我就会去。但反战与维和,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战与和,对立而互相依存。

真正的和平,是否超越战与和的对立思维,又不离对立统一的善用?

真正的和平,是否外在无论显现为站或和,内在却如如不动?
在《奥本海默》的结尾,奥本和爱因斯坦进行了这样一段简短的对话:

奥本海默:当我把计算数据带给你审阅的时候,我们担心(引爆原子弹)会引起毁灭整个世界的连锁反应。

爱因斯坦:我记得很清楚,所以呢?

奥本海默:我们确实做到了。

这是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每人的理解各不相同。

原子能,即芥子纳须弥,

在极小的结构内,蕴含着极大的能量。

极小和极大,极阴和极阳,质疑一切和相信一切,究竟是一。

二元非对立,而是一体,相辅相成。

物质世界如此,

精神世界如此,

在精神与物质,名与色之间,也是如此,

正所谓心物一元。
当质能方程式刚出现时,就有人问爱因斯坦,能否实现以极小的质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时爱因斯坦说在技术上绝无可能。直到连锁反应出来后,学界的态度才开始改变。伟大如爱因斯坦,也无法预料自己的研究成果会有这样的应用。

核能的秘密终有为人发现的一天,正如奥本海默所言,“科学中的深层事物不是因为它们有用而被发现,这是一个深刻而必要的真理:它们被发现是因为有可能找到它们”。

科学的探索不会停止,只是,有时看似纯粹的人类对探索未知的渴望,也同时会沾染上贪婪和野心,以及不可避免的竞争与敌对。

原子能是中性的,核武器本身并无正邪之分,关键是掌握这些力量的人心。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万法唯心造。
奥本海默开始担心爆炸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将吞噬整个世界。最后他认为已经做到了。
这不仅仅是原子弹的威力,而是人心的力量,威力更甚。
集体的念力,聚焦一个方向,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命运。
哪怕做出再伤天害理的事,又有谁不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

我们是否时刻能独立思考,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连锁反应,是妄念情执的惯性运转,是意识无法自主的连续造作。

在头脑中不断交织着梦幻般的臆测——对过往的贪恋和悔恨、对未来的焦虑和憧憬,对当下的不满与逃避…… 还有随之而来的情绪感受,转而进一步催生情绪化的思考……

妄念与情绪,层层交叠,互为催化,我们就活在“我认为”和“我感受“的狭隘世界中,不得出离。
妄念和情绪编织的业力之网,驱使我们无明妄动。
连锁反应,一直都在,身心世界,都是连锁反应的显现。
我们在每个当下,都面临选择——

是在业力之轮中,不断强化惯性,

在连锁反应中,无意识地创造人生,

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乌合之众?

还是:

复归当下,

自觉自立,

自主自在

自然利他?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