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丰富,可解读内容较多,需要多次观看。BGM超好评。
最开始听人说有点文艺,我不太想看。现在被评价为很文艺,通常都给我一种假装逼格很高的感觉。不过我还是很好奇,因为是我喜欢的历史相关的人物传记类。结果里面所谓的有点文艺(我觉得很多人嘴里的文艺是种贬义,有点抗拒被评价了这个词相关的作品)都是很赞的巧思,不是附庸风雅的垃圾文艺,是有趣的具象化表达手法。
刚开始二十分钟我还没入戏,但很快我就进入了分析信息的专注状态。前半段很多蜻蜓点水式的情节画面人物语言,过得很快,但铺垫很细密,人物行为逻辑缜密。但随着观众掌握的信息变多,渐渐地可以不需要思考、记忆、联想,就能轻松沉浸在电影之中。从进入到建造原子弹小镇的剧情后叙事就非常好理解了,原子弹爆炸前后更是详细描写,音乐很会煽动观众情绪,反正我紧张了。不过说实话,全片的音乐设计我都还比较喜欢,特别是chuachuachua的掌声跺脚声的运用,是一个着重突出塑造的听觉线索。
影片中常常前后呼应,回收伏笔,看得很舒服。情人琼让他念的那首梵语的诗,一语成谶。与爱因斯坦湖边谈话的两个视角相互呼应,结尾开头照应,结构完整,表明影片的主要内容:奥本海默思索的一生,思索奥本海默的一生。影片中许多在不同时段放了两次的画面都会给人带来震撼,因为初识不识曲中意,获取大量信息后瞬间理解了人物此言,或许不需要语言讲解,再看这个画面也会有鸡皮疙瘩的感觉。
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代表着施特劳斯和奥本海默的不同视角交替叙事。前半段完全没反应过来。
奥本海默视角里反复出现的类似原子弹引爆后音浪的掌声跺脚声音效使用得当,贯穿全片。第一次揭秘该音乐的具体意象来源于原子弹引爆和引爆后第一次演讲。声音被屏蔽,画面白光渐强,表现了奥本海默矛盾的心理,不由己的行为,觉得自己的发言很荒谬,同时随着台下的观众接受核反应核辐射的画面逐渐明显,奥本海默的恐惧心理也开始成为主角。众人欢呼变成了末日疯狂,喜极而泣变成了悲痛欲绝,兴奋变为恐惧,酒后呕吐变成了核辐射病症的表现,表现力极强。如果有机会二刷,我会仔细思考每一次响起这段音乐时,其中蕴藏的情感意义,那肯定会有更多会心一击的瞬间。
奥本海默被私人法庭审判谈到琼时上身赤裸,这是个很巧妙的形象设计。那一刻他在与情人谈话的那个晚上,那一刻他在审判之下被扒得赤身裸体,遭受羞辱。
我还很喜欢前面一段有点像用蒙太奇手法(?)表现的对量子物理的思考。还有看着毕加索的画思考物理的这个画面暗示。画面中的女人在常人眼中,她的脸也许也算是一种“裂变”(虽然毕加索认为这才是人脸本原画面,wait!我操,是不是暗示裂变出的那些小粒子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诶对我支持唯物主义),而这个时期的奥本海默也在思索着关于裂变的物理问题,毕加索一直致力于表达反战思想,和平思想,揭示二战中的伤痛,而这个时候奥本海默却以此为造出灭世武器的思想跳板,到后来才开始后怕、反思,这实在是充满了信息、内涵、典故、隐喻、讽刺、黑色幽默,在奥本海默踏出造原子弹的第一步就委婉表示了他的人生走向!
整部电影除了叙事手法(与爱因斯坦湖边谈话)外,处处都是开始即结局。命运感正是经此而生。
今晚刚看第一次,有点上头(受情绪影响),而且脑子有种吃多了的感觉,评价和回忆不一定准确,以后有空沉淀一下再来补充。
噢噢还有和Kitty骑马的画面,空旷的沙漠或者原野上的画面,特别壮丽,配乐也有宇宙般的辽阔。想到了一下星际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