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庞杂的叙事结构和镜头、演绎、音乐综合引爆的力量,像核弹链式反应般具有张力和震撼力
Cillian完美演绎出奥本海默身上的两面性与道德狡黠,让人着迷(难怪诺兰那么爱;我之前也一直对Cillian印象很深,他有一双既神秘、又清澈、又充满邪魅的眼眸)。
记录和分享几个觉得有意思的细节和个人感悟(期待二刷发现更多)
【1】 原子弹试爆和日本投弹后的演讲现场,采取了类比隐喻的镜头语言。
这两个场景在延迟的声效、震动与闪光的画面上采取了相似的手法,可以理解成是一种隐喻,譬如演讲现场的观众尖叫跃起的瞬间,电影做了无声处理,只通过镜头的震动和人们表情的疯狂,制造一种“震撼的无声默片”之感
这一点,跟原子弹试爆时的处理是一样的,爆炸瞬间一片寂静、但此时的沉默震耳欲聋。到了30秒后,巨大的生效才席卷而来。我相信这是诺兰有意为之的类比隐喻式的操作,隐喻人性的疯狂可比核爆一般,异常可怕与具有杀伤力。
个人非常喜欢的处理方法。科技跃进所带来的惊人力量,可以让人恐惧震慑,也足以让人类陷入癫狂。而本电影里一直说的“链式反应”,也早已超出物理学意义、直指核爆对人类社会和国家政治形成了类似“链式反应”式的连锁灾难
【2】很多人说本片对奥本海默的内心思想表现不够深刻、沦为平庸的“科学家都会有的道德二元困境”。但我觉得,中间有很多细节表现了奥本海默本人的狡黠,这使得他独特而有别于一般的科学家,也是为什么他能成为美国曼哈顿计划的一号位的必然。他善于利用政治来平衡自己的学术野心和伦理困境。
试爆前,他利用政治来促成原子弹研发项目,他渴望自己学术上的成功能够被世界看到,也享受原子弹试爆成功带来的学术巅峰时刻。还记得他曾经穿着军装讲话还被朋友嘲笑的一幕吗,在他思想里、政治从来都是一个可利用达成目的的武器
试爆后、美国向日本投弹后,他受困于内心的道德和伦理谴责,因此像殉道者一样参与闭门审讯,通过这种方式试图抵消和减轻内心的伦理折磨、得到自我和解,这种心机早被她老婆看穿、也被刘易斯和爱因斯坦最后一语道破。
他老婆说:你觉得任由它们羞辱你折磨你,世界就会原谅你吗?... 你不能作孽之后还要让人们同情你!
爱因斯坦说:有一天当它们惩罚你到一定程度,就会给你端上鲑鱼和沙拉,拍拍你的背,告诉你一切都被原谅了
奥本海默的瑰丽迷人之处,在于他通过置身于这个人类历史最尖锐的事件之巅、体现出他复杂和看似矛盾的人性,集野心、傲慢、伪善、悲悯、自我背叛与自我和解于一身,这也是“正常而立体”的人
【3】电影中黑白双线叙事,不仅仅是视角的差异;而是“视角反差+时间线打碎重组”后,让整个叙事结构呈现出一种齿轮般互相咬合、互相提示的状态。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彩色的“奥本海默视角”中,基本看不到刘易斯的身影,他根本也没把这人放眼里,也是体现出奥本海默厌蠢的个性。
引一篇比较喜欢的影评里的话:在“裂变”与“聚变”两条主线向前行进的同时,还有不断分叉的叙事线,从奥本海默口中,从他周围师友、同事、妻子、政敌的口中,讲述这位科学家成长的关键事件和情感状态。支离破碎又密集呈现的细节如原子能量,不断裂变、融合、再裂变、再融合,拼凑出完整的命运地图。它和电影伊始介绍量子物理学的科学家的一句台词相应:“这是一个充满能量和悖论的世界。” —— 人性的风景,时代的隐喻(奥本海默)影评 (douban.com)
【4】本片是值得二刷的,因为里面值得玩味的细节很多,哪怕一刷跟足了节奏和理解了大致脉络,仍然会忽略掉很多值得不断解读和钻研的细节。而有意思的电影,应该是这样,就像一个有意思的人、和一本有趣的书,带着“熟悉的陌生感”,让你有不断下探和钻研的欲望。
而这也是我喜欢诺兰的原因之一。他对电影的理念,跟我工作的理念比较吻合,总是尝试挑战观众、而不是迎合与讨好;因此,每部电影,你能看到熟悉的诺兰配方(如实拍执念、时空框架、沉浸音效),但他又突破了新的边界、带来新的叙事方式和观影体验,可以逃脱出《记忆碎片》的匠气炫技、又不仅仅是《星际穿越》那种极致视听光效。他总能带着这种“熟悉而陌生感”,尝试在不同题材中、保留核心价值的同时突破框架,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平衡科学性与理解成本
(不过本人真的对《信条》欣赏无能,陌生感占了90%)
而喜欢诺兰的原因之二,是他在所有电影中所执着与偏爱的元素、价值观,也与我的不谋而合。他偏爱在电影中体现对时空元素把控、对线性叙事结构的打破、对科学与物理的偏爱执着。在《奥本海默》的某篇采访中,他说过一段让我深以为然的话:“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担忧人工智能的人都对《奥本海默》感兴趣。很多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将当下视为他们的“奥本海默时刻”,他们将奥本海默的故事看作一个警示故事。当科学家解锁一项可能会造成无法预计后果的技术时,他们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我觉得《奥本海默》不能对此给出答案。它只是做出了无法回避的呈现。但是归根结底,我认为科学仍然是人类创造的最高哲学。不同于宗教、政治信条,科学总是在追求自我证伪,也就相当于不断地在自我提升,修正定律,持续完善其描述世界的方式。”
说的太对了,对科学的尊重,是因为科学是可证伪的、可迭代和进步的;而千百年来,科学在演进,而人类善恶水平却仍停留在原地。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性就是那样,而宗教、政治,永远是立场先行,立场比事实重要的。这无可厚非,毕竟人类就是这样。
因此,你会看到,诺兰电影中,对科技的理性乐观和对人性的宿命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