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好几天,也没法得出一个对于《奥本海默》客观的评价,这部电影太精彩了,是一种独属于诺兰的精彩,当然这种精彩程度连,诺兰自己也从没有做到过,实话讲,近年来的诺兰让我越来越不喜欢了我发现诺兰的很多影迷,开始把“烧脑”、“高概念”变为了诺兰的标签,我从来不认为烧脑会是一部电影的优点,如果你真的想寻求烧脑的感觉,完全没必要走进电影院,坐下来做几道数学题不好吗,从此我也认为诺兰本人已经深深陷入到了好莱坞所为他营造的“皇帝的新衣”式的骗局旋涡,特别是在看完《信条》之后,我感觉确定了我的结论没有错,诺兰真的迷失了。
诺兰有两部电影是让我非常欣赏的,一部是他的处女作《追随》,一部是《蝙蝠侠 黑暗骑士》,这两部电影有着相同的特点,都拥有相当精彩的剧本,看完这两部电影后,我坚定地认为诺兰会成为一个震古烁今的剧作家,他的剧本不是昆汀式的精彩,而是一种独属于诺兰的沉稳,严肃逻辑严密,同时具有极强哲学意味,但很可惜这种精彩至极的剧本在诺兰的电影中越来越少了,唯一留下来的只有他独创的叙事顺序,我只能从诺兰一次次在新片里,玩弄叙事的把戏看到以前诺兰的影子,我一直在等待,等待诺兰的回归。
看完《奥本海默》,我知道我等到了,我真的等到了,这部电影的前两个小时,就已经达到了诺兰一贯的水准,但如果这部电影,停在了前两个小时,我可能会叹一口气,走出电影院继续等待,但让我感到无比惊喜的是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小时,真正的原子弹在最后一个小时爆发了,人性所发出的刺眼光芒,完全盖住了原子弹的火焰,剧本的节奏随着跺脚声不断的加快,冷色的画面,平静的台词,严肃的氛围,让这部电影变得无比的沉重,这种沉重令人无力,死神代替原子弹成为了电影的主题,因为死神不是原子弹,也不是奥本海默,而是人类肮脏的灵魂,死神源于恐惧,人类因为恐惧所以化身为狰狞的死神。
诺兰成功的讲完了故事,用最让人恐惧的方式讲完了,他仿佛成为了摆渡人,冷眼看着人类走向灭亡,诺兰或许在这部电影之后,将迈入大师的行列,他成功将自己丢失已久的天才般的剧作水平找了回来,同时他也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性,这部电影的终点也绝不是人们口中的奥斯卡,而是欧洲,电影的发源地,灿烂的电影宫。最后我想说一下,现在一个令我非常不解的现象,把《奥本海默》和《芭比》放在一起对比,最后用《芭比》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立体,来批评《奥本海默》,这是让我无法理解,《芭比》本身就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这部电影的重要主题是解构父权社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全力塑造立体而独立的独立形象是唯一的,且最直接的方法,但《奥本海默》与此主题八竿子打不着,甚至于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当然不会花相同的笔墨去塑造女性形象,而且这部电影已经相当丰满了,更多的对于女性的描写并不会令这部电影的主题更加深化,而是会变得刻意而臃肿,这部电影中的性别,其实意义并不大,这是一部主角是人类的电影,就像人类简史,不会叫女性和男性简史一样,因为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去解构性别是荒谬且无趣的,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不会因为女性的缺失,就说《两杆大烟枪》、《肖申克的救赎》或《教父》》是烂片吧,如果真的要这么说,那恐怕盖里奇、马丁斯科瑟斯、科波拉早已成为了烂片之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