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1

奥本海默:浅谈个人观影体验


浅谈一下奥本海默,去香港看了,特种兵一日来回看两场,因为想着来都来了,肯定是要体验胶片电影的,毕竟机会太稀有了,全亚洲只有香港有得看,而且胶片大片也就只有诺兰敢拍,这次错过,可能真的这辈子会后悔一辈子。

两场,六小时,着实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第一场imax,第二场胶片,两场间隔了20分钟,而且是不同庭院,有点赶,胶片场赶地铁,迟到了3分钟还行。首先imax场400多人基本上满座,香港观众真的特别有仪式感和尊重电影,电影院刚关灯但是电影还没开始,有人还在看手机,然后有个哥就吼了“喂,关手机啦。”我当时就内心大喜,奶奶滴,好样的。然后观影三小时观众安静地像死了一样,非常爽,结尾诺兰名字一出现,全场鼓掌。我真的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氛围,也没有人在电影播cast表的时候拍照,就是从头到尾都不能拍我本来想拍一下诺兰的名字的但是没人掏手机亮屏幕我就没敢把手机拿出来……音响很顶,核爆的时候差点把我腿上的海报震下来了,配乐实在是,太美妙,太牛逼,超越星际穿越,超越信条,在我心中,超越了寂寞给诺兰配的所有电影,路德维格戈兰松,新一代配乐之神,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配乐,大老远跑来香港看,也是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听听这配乐,又史诗又新潮又庞大又细腻又富有感情又具有回忆感,又是一张能循环很久的ost,他真的电子乐的神,太牛逼了。

因为看的是香港最大的imax,二代的,大场景满画幅堪比星际穿越无人机飞玉米地。

第二场胶片也是满座了,胶片场很小,但是太有氛围感了,推门进去好像回到九十年代,陈旧的设施,与imax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的小屏幕,却播着这个年代顶级配置的胶片电影。第一次在电影院看胶片电影,这个色彩真的,imax看奥本海默黑白片段,颜色就是黑白,但是胶片是黑白偏黄,颜色很柔和,不是imax那么鲜亮,就是宽容度很高,很难形容的那种质感,你会觉得不是在看电影,有种感觉就是奥本海默本人在你面前,拉近人的距离。胶片拍人很漂亮,非常漂亮,船戏裸露的肌肤非常非常有肉欲,但可惜诺兰拍船戏第二段拍得很惊悚,怎么会有人这样拍,很恐怖。然后分辨率,众所周知胶片分辨率肯定是秒杀数码imax,反正是特写镜头看到更多细节,诺兰把最好的特写献给基莲的脸,非常好。

这是一部有一点门槛的传记电影,剧情可以看奥本海默的百度百科,嗯这个就是剧情了。节奏非常快,3个小时,95%是高密度高信息量的文戏,5%的核爆实验。

视角:两种交错,奥本海默彩色主观视角、斯特劳斯(钢铁侠)黑白客观视角。

叙事结构:三线并行,经典诺兰倒叙插叙来回切第一条线是奥本海默的一生。第二条线是斯特劳斯,开头倒叙,核爆部分后正序。第三条线是核爆后奥本海默受听证会审判,在开头穿插倒叙,与一二线并行。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时长两小时,为核爆前,十多个科学家出场我只认识一个爱因斯坦,因为繁中翻译特别拗口,还有繁体字笔画太多,名字看得太累了,说话人视角变换切得很快,脸和名字都记不住,再加上真的不认识曼哈顿计划十二位科学家,对二战美国政史不怎么了解,我就放弃记人名了,直接记认识的演员,马特达蒙、钢铁侠、信条的萨托、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二部分时长一小时,为核爆后听证会,非常精彩,我觉得最后一小时拍得真的特别牛逼。

虽然理论的东西真的不多,有几个我觉得必须在看前了解一下的名词,曼哈顿计划、麦卡锡主义、安全许可。不用知道量子力学的原理,诺兰在电影里以调情的方式展现了,就像星际穿越那样解释黑洞。但是最好上百度百科看看奥本海默生平,大概了解一下,因为前两小时纯文戏加上多线叙事和倒序啥的剪辑啥的一走神就讲了一大堆。

有两段技巧上的炫技,由反差衬托出来,表现奥本海默内心世界的恐慌与不安的精彩片段,非常精彩,表现得很惊悚,但是又很有同感。

诺兰拍的基莲很美,很美,真的,结尾很美,特别好。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一部传记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是诺兰的新高峰,从配乐上来看我非常喜欢这部,虽然大场面少,但是结构的编排在炫技上足够精彩,神中神。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