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对白的剧本并没有让本片成为“话剧”,反倒是更为突出了诺兰作为当下全球最顶级的商业片导演对电影这一媒介的敏感性。三个小时,但是仍然是熟悉的诺兰式的信息饱和,超快节奏多线复杂叙事,然后想尽了各种办法对你进行视听轰炸,每一场戏的仪式感的建立都是不同方式的,看多了可能会不那么兴奋,但是难以否认它的精准和有效。电影几乎表现了一个天才所有最讨厌的方面,让这个人变得立体。以前说诺兰的缺点无法就那么几个,比如不会写女性。但是这次的布朗特显然就是对这一论点的有力回击。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一颗微粒,在不断的人性碰撞中让那点燃大气的链式反应真正发生了,并且永远停不下来。核爆带来的毁灭没在原子弹爆炸时发生,反而发生在了奥本海默自己的世界。多刷不仅能发现很多细节,更能被诺兰一些诡异的镜头吸引。
从诺兰的角度来看。其实《奥本海默》可以当作是这个角色自己的认知体验过程。整个电影其实就是一场“世界毁灭”的“时间钳形战术”。裂变和聚变所代表的两场审判都是毁灭的过程,他们在两个不同时间点组成两颗核武器,裂变是奥本海默参与的原子弹,聚变是他没做出来所以也没有主观视角的氢弹。两颗核武向不同的时间流向组成了一条停不下来的链式反应。
不过每个人都有反应时间,就像是我们跟电影里的台词一样,要等118分钟才能看到核爆,核爆场景里每组人感受到冲击波和巨响的次序和强度都不同,正如庆功场景,奥本海默感受到人的巨响也有延后一样。脚踏声比核爆更震耳欲聋,在他脑海里蔓延了数十年,直到后来给他颁奖拍拍他的肩,说一切都既往不咎了。但是那个时候,奥本海默的世界早就毁灭了。毁灭在哪个时间呢?诺兰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跟着奥本海默的认知去回溯的过程,最后选择给观众的是跟爱因斯坦那段对话,也就是两线主角初次见面的那天。奥本海默看着雨滴到池塘里晕出的波纹,脑中已是弹头点燃世界的场面。
或者说,电影里的人物循着冲击波而来,我们观众逆着冲击波而上,在电影里的某一个点跟角色产生了通感。这是我觉得本片最有趣也最牛逼的地方。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