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剧透】6个小时这三首原声配乐一直在循环,你就明白奥本海默后劲有多大了,配乐无疑是加分项, 《黑豹》的配乐使戈兰松获得了两次奥斯卡最佳配乐,《曼达洛人》的惊人配乐风格更是让世界认识到了这位39岁的瑞典天才音乐家,这次奥本海默更是明年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最有力竞争者(另一位是将在11月份上映的沙丘2的汉斯季默)这位年轻人有着属于他的音乐风格,他的优秀使他可以成为汉斯季默之后的另一位大师,这部电影中戈兰松跳脱了自己最拿手的电子音乐与合成器转而发明了很多新声音并拿出了小提琴和大提琴来展现悲剧性和紧迫感。诺兰也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没有延续自己科幻烧脑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影片,三个小时的对话戏使奥本成为了完完全全的艺术片,很多镜头的设计与情节交叉剪辑的娴熟已经证明他就是大师。作为电影之神库布里克的小迷弟,也许诺兰永远不会超过神,但无疑奥本海默使他更近了一步,我也认为奥本海默百分之百会提名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甚至大概率会获奖(今年的竞争者还有格蕾塔·葛韦格的芭比、维伦纽瓦的沙丘2,另外流浪地球2和封神也许会入围)明年再来看是否如此。二人在这部电影之后都值得一声大师。总之奥本海默是一部如果你有意愿去看而犹豫的,我的建议是不要犹豫,戈兰松的配乐和诺兰的精妙设计会让你觉得“还好我体验了电影院的大荧幕和音响设备,否则重映之前我会后悔死的”
但奥本海默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三个小时的对话戏劝退了非常多的人(比如我后面的一位很漂亮的女同志显然已经不耐烦了),在这一点诺兰显然是做好了承担这个缩小目标观众群体的后果,他甚至不屑于再多添加一点视觉震撼的桥段,全片仅此一次核爆场面并且镜头很少,而是更多的展现了奥本海默在看到那死神般的光芒时内心的挣扎与恐惧,使得很多观众显然是没爽够,但这就是诺兰想要的效果,多而繁杂的爆炸场面显然会使人视觉疲劳,而仅此一次的核爆反而让观众记忆深刻并且深入了奥本海默的内心(饥饿营销算是玩明白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三位一体试爆成功后所有人都在向奥本欢呼,但奥本空洞的眼神就好像他在那次核爆后就死了一样,而欢呼声中格罗夫斯将军也是如冰一样冷静的第一时间向白宫报告,在欢呼中脱离了自己的身体,醉醺醺似的在人群拥挤中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摩诃婆罗多》中的诗句“Now I become death,the destroyer of world”
最后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中他说“我想当我们研发出原子弹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毁灭了世界”
随后,影片结束,我呆坐在原地听着片尾曲一直到工作人员表完结(上一部还是1917和双城之战)现在我还沉浸在其中并会持续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