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是一本严肃,黑色幽默,深刻的电影。

“你不是虚张声势,你是真的重要”

奥本海默的角度是天才的高度来思考人类境地的深度。所以给观众搭了一个很高的架子。至于能在这个架子上看到多少,那全凭观众的想象力。

影片在我看来分两个部分,制造原子弹的部分和接受政治指控的部分。前一个部分有趣,后一个部分无聊。诺兰却把后半个部分拉得如此之长,用繁复的人名和对话塞满。频繁的镜头暗示,面孔闪烁,色彩反差,给了观众很多思考空间。

其实,制造原子弹的奥本海默和在被控过程中的奥本海默对整部影片的情节来说,是同一原素的同位素。

而我串联起这一部三个小时时长的电影,是通过片头一闪而过的艾略特的《荒原》。

有一些问题值得严肃讨论

①“有知识分子的美共和老气横秋的美共之分吗?”

就像被无数次问到的问题“要严控情报,防止苏联也造出炸弹”“苏联造不出炸弹,那为什么还要严控情报?”在奥本海默脑中,这不是语义上的循环论证,这是链式反应。永不停止,连一个圆也画不成。结果就是永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在洛斯阿拉莫斯,巨大的人力财力,难以想象的高压,无数的心血造出了原子弹。就像图灵研制自动破译机一样。

被原子弹炸死的老鼠是尘埃,被火化的老鼠也是尘埃。然而火化的尘埃堆叫火葬场,原子弹炸过的地方叫辐射区。

影片中杜鲁门说人们只关心谁扔下了原子弹,而不会在乎谁造了原子弹。而这个问题在奥本海默那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变成一个深深的弹坑:

究竟是谁杀死了广岛长崎的二十二万人?是一千两百吨的铀?是洛斯阿拉莫斯的一众科学家?是奥本海默?还是按下按钮的杜鲁门?

这个问题在真正的死亡面前无足轻重。

②“几乎接近零”“最好那就是零”

中子冲击核,裂出的中子继续联动周围的材料,然后自我膨胀,直到倒数停止的爆炸之后到达顶点,火柱有三千米高。

原子弹的命运是这样:铸成之后是升空,升空之后是落地,落地之后是爆炸,把自己捏的粉碎,然后再带上周围的一切物质,材料用的越猛,带走的也就越多。

会烧毁大气层吗?会毁灭一切吗?

可能性接近零。但军官说,但愿那就是零。

原子弹没有毁灭地球,却在奥本海默那里毁灭了一切。接近零,是一个很痛苦的数字。因为世界上没有虚空留给原子弹,只有荒漠。

原子弹不是零,原子弹是荒原,奥本海默把自己发射出去看到的也不是虚空,是荒原。他预言得那样远,不仅从人类,还从人性。曼哈顿计划之后的决议他反复纠结,不能言传,被人误解也不愿还击。

反反复复的人的脚步的振动,光芒的刺眼,在奥本海默脑中无数次的核聚变,核裂变。直到完成完美的死亡,完美的毁灭。他嘴里时常叼着那根烟。

然而他不想成为一切,他也不是殉道者,人类会原谅他。他自己又怎样呢?要如何从人类的荒原中出去,从二十二万起死亡人口中出去,从《时代》的封面中出去?

永无止境的指控打动不了他,因为一切的困难也未曾打动他。只有预言打动了他。毁灭的预言。

③“我想我们确实毁灭了世界”

当奥本海默拿起梵语的《薄伽梵歌》,数年后毗湿奴再次张开千臂在他眼前展开,他就成为阿周那。每一种死亡都无法回答。在宇宙秩序面前,有什么东西可以停下吗?链式反应?

一切确实都实现了,他不再像殉道者一样,而是一个人坐在原子弹爆炸后的荒原中和自己缓解了。

我们只能看到,站在湖边的J罗伯特奥本海默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反应缓慢或急剧地继续。

毁灭世界以后,我们自己该怎么走?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