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3架B-29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因为在此以前,B-29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悄然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犹如黑色死神,此时正快速划过这座太平洋小岛的上空,奉命来轰炸广岛。
9点14分17秒,一架装载着原子弹的B-29(44-86292)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时,自动投弹装置被启动了。
60秒钟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而下,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45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具体地点为日本广岛相生桥以西100米的岛病院上空600米处),爆炸后的原子弹,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数百米高的火柱,广岛市顷刻之间沦为焦热的火海,人群的呼喊声、尖叫声被原子弹的冲击热流凶狠的吞噬,如同一场恐怖的人间炼狱。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尸横遍野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身患癌症缓慢而痛苦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连挣扎和惊恐的资格都被剥夺殆尽。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焦黑的躯壳。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拼命的哭喊挣扎。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但1945年,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却是:日本仍在继续着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的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国联的义务,接受国联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继续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日本政府无奈宣告投降。
至此,整个原子弹的活体投掷试验宣告完结,人类历史书卷上罪恶丑陋的胜利宣言即将划上它聚集了无数荣耀声和正义感的完美句号。
时间回到1945年8月9日的清晨,当原子弹在东方弹丸小国的这头轰然响起,在西海岸大陆另一端的奥本海默,当杜鲁门冰冷的胜利宣言从收音机里传出的那一瞬间,他想到了古印度《摩诃婆罗多经》中的《福者之歌》:"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只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
此时的他不由自主心碎了一地,整个人如同抽空了气体的干瘪气球。直到这一刻真正的到来,他才终于意识到,那试爆之前漫不经心和同事赌下的3000顿TNT威力般的核爆能量,取而代之的竟是以血淋淋而鲜活生命为筹码的罪恶赌注。
“现在,我才明白,我们确实毁灭了全世界,我成了世界的死神。”
影片至此,到了真正耐人寻味的部分,也是整部片子单纯脱离开千篇一律的人物传记片,给我重新以震撼和思考的部份。
简单凭着记忆回味一下这个场景,奥本海默先是处在一片近乎真空无声混沌失落的自我精神世界中,影片做了无声处理,配合着希里安.墨菲惊悚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紧接着,人群脚踏地板如同雷鸣般震响有节奏的踢踏声开始出现,画面配合出现,人群脚踏木板的踢踏加强了观众整体的不安感;紧接着,奥本海默无奈走出致辞会场时的茫然无措对比人群慷慨激昂的千面表情,有狂怒、喜极而泣、相互簇拥、满怀期待、愤慨鼓舞。奥本在人群激励的簇拥中无奈而艰难的走向演说台,无奈而艰难的留下一句他自己都觉得勉强而众人却无所谓内容的陈旧说辞,在众人慷慨激昂的情绪中被忽视的奥本灰溜溜走下演说台,核爆的强烈白光开始出现,尖叫声响起,舞台那头正对着奥本海默的女观众脸部开始狰狞、蜕皮,脚下踏过的地板上是核裂变后烧成焦炭的黑色尸体,奥本惊恐的跑出,室外抱着垃圾桶呕吐的美国大兵回过头来近似冷漠而轻蔑的看着奥本,仿佛在对着他说:看,这就是你留下的旷世杰作,现在的结果,你满意了吗?这数之不尽的创伤与疯狂,你心安理得吗?
诺兰在这段视听语言的处理上可以说是细到了极致,虽然整个反战的表达略显隐晦暧昧,但强烈的突出了人物挣扎的矛盾内心和当下愤慨激昂环境的反差感。这种强烈的反差和不适通过视听语言强烈的画面对比同奥本内心的不适和挣扎巧妙的连接在了一起,恰到好处的传递给了观众人物当下的情绪,让观众仿佛回到了1945年的那场演说,直接感同身受了奥本挣扎困顿愧疚茫然无助的那个当下的瞬间。至此的整段画面, 是整部影片我最衷爱的片段。也是最让我感到震撼的部分。
前半段总体来说是一部发挥得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片故事走向,围绕着人物的成长和“曼哈顿计划”的核爆为故事核心展开。
后半段的听证环节几乎大篇幅的处于人物的中近景对话的正反打来回切上,虽然节奏上显得冗长拖沓,但广角怼帅脸的拍摄方式和IMAX模拟复古胶片的黑白切,始终没有让人过度的感到乏味,反而像是一杯温开水一样给人以持续品掇耐人寻味的递进感。
全片一直留下的一个悬念——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到底说了什么?最后揭晓的收尾力道恰到好处,把诺兰对整个世界、整个当下局势的担忧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出来,也同时把这份担忧和焦虑分享给了他的受众,让观众去透过奥本海默的思考、奥本海默眼神惊恐的目光背后去思考当下的局面,即使奥本海默这样的一位天才级别发明出了原子弹的世界最聪明的人,都没法左右自己的选择,去维护全人类的命运走向,甚至不知不觉成为了创造人类罪恶战争史的一部分,在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下无奈得犹如浮尘。那作为普通人,对于这个诺大的世界,政客们角逐利益下,少部分人决定了整个世界游戏规则的当下,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有一天我们面对这些不断聚拢而来的直指威胁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应对?是闭门不问的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个当下,过好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每一天?亦或是通过自己小而微弱的力量去尝试与之做哪怕螳臂当车的对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和选择。尤其是俄乌冲突不断、日本排放核废水等等问题频发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多些这样的担忧,而将这种思考对应于整个当下世界,无疑是诺兰讲出这个故事的神来之笔。
他可能不是最好的传记片专家,《奥本海默》严格意义上来讲也一定也不是最好的传记类型片。但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一定是一个会用最恰当的视听语言去讲好他想要讲好的故事的大师,它一定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能给人带去震撼和思考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