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奥本海默》节奏再快上那么一点,怕是我就跟不上了。估计诺兰在写剧本之前看了马尔克斯的新作《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原来前端文艺大师都喜欢在叙述中把时间揉碎,来回穿插,反复蹦跳,渴望用尽量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毕竟三小时下来,每分每秒都是细节,奥本海默在制造原子弹前后,被名声欲望、爱国情感、种族同情、人性悲悯、负罪感等种种情绪极限拉扯,将一个大人物复杂的一生展现得又多又精,是生怕浪费了观众的每分每秒。
看完整部片子,我像参加了一场考试,口干舌燥,再回想前面的《孤注一掷》和《封神》,在《奥本海默》面前,他们竟然像儿童科普。
也十分感慨,诺兰在文艺的路上,脚步真是越走越重,从《致命魔术》《蝙蝠侠》到《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诗意和浪漫都是十足的,可是后来的《敦克尔克》《信条》,已经满满褪去浪漫,诗意也未曾增加。今天的《奥本海默》,我是没看出丝毫的浪漫,诗意倒是浓了一些,毕竟看到了奥本海默活在质疑与信任、伟人与罪人、贡献与杀戮、骄傲与负罪等诸多矛盾的情境里,原来伟人也活得如此之累。
诺兰给我的感觉,倒像是从一名文艺青年蜕变成了善于沉思的哲学家。可能男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在浪漫吧。
同时也很震撼,原来西方的自然科学传统那么浓厚,学术氛围那么优越。战争似乎掌握在科学家手里。海森堡科研团队VS奥本海默科研团队。幸亏海森堡比海本海默慢了一些,不然历史真要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