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0

奥本海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本片之前我最好奇的是诺兰会如何处理原子弹爆炸的镜头,我对于那种震耳欲聋,使椅背颤抖的巨响已有了点心理准备。谁知诺兰反其道而行之,琥珀色的火光占满银幕,却以无声衬托仿佛是神迹在眼前发生时的恍惚感官迟缓,但紧接着轰响耳鸣声渐入,才意识到刚刚刚刚过去那个时刻的意义。这其实是我看完后设想的这一片段想达到的理想效果。实际上陷入沉寂的电影院中的杂音真的很让人出戏。我旁边那人的手机早不响晚不响,偏偏在原子弹爆炸后那个正让我震撼到失语的场景响了。
关于本片我必须要表达一下无关乎电影本身的个人感受。我真的是从这部电影首映有消息称会引进时便一直关注,每天从学校回来就无望的拿起手机看有没有引进,接着长吁短叹一声。直到有一天看到定档了,我真的是几乎感激涕零。让后我又每天拿起手机数着离上映的日子看有没有预售。这段时间我又各种做功课,甚至买了传记来读,终于有一天看到出预售了,可学校不放假啊,可给我急坏了,我在脑海中构思了多种逃学路线,不过最后还是感谢学校施舍了周末一点休假让我比较消停的去看了一场。看完又怅然若失,无人倾述。高三牲看部电影不容易啊。不公肯地说如此费劲周折盼到看到这部电影,从潜意识上我都不愿承认这部电影不好看。好在它的确没令我失望。
首先关于本片的叙事结构。本片尽管诺兰终于肯“接地气”地展现科学,可是烧脑程度不亚于前面如何一部。这种的烧脑不仅是理科生式的烧脑更是文科生式的烧脑。叙事结构上大致选取了奥本海默人生中主要的五个时期,加上施特劳斯后来面对的听证会总共六个时期,以两个听证会为贯穿全片的线索,打乱时间线来叙事。部分采用黑白。这种乱序和之前《无名》的叙事其实是同类的,但明显感觉的这部尽管连年份都没标,但在对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整部影片反而要比《无名》好懂一些。因为这部的剪辑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彩色黑白的交叉运用意图明显。彩色是奥本海默视角对事件公正的叙述,而黑白部分则是政治上的阴暗时刻。开头和结尾都是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的对话,开头黑白远观视角,结尾彩色正反打。尽管打乱叙事,但是穿插在听证会中的时间线整体线性推进,曼哈顿计划结束后便主要是听证会,中间还会反复提到氢弹研讨会,奥本海默在国会面前让施特劳斯出大糗这两个事件。这样叙事不但在时间线上清晰,在情感态度,主题表达上也很有用。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奥本和施特劳斯一彩黑白两场听证会明显形成呼应。施特劳斯过去以不公正的官僚手段审查奥本海默,结果现在别人对他倒行逆施,这无疑形成了反讽效果。不过本片的节奏的确有些过快,剪辑太过细碎,细腻的文戏部分自然也有,可还是少了点。不过快节奏也不失为诺兰的一大特色
这是诺兰题材最现实的一部电影了,但这种尖端科技放在现实中就难免受到政治的影响。本片中又是二战时期又是冷战时期麦卡锡主义盛行,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奥本海默在学术领域是天才这自然不可否认,但是他在政治上真的是可以用天真来形容。对于当时的政治风向毫无察觉,明明高层已经暗暗打压美共,可他还是出于知识分子对新思想的好奇,不断与美共来往,甚至在学校办公会,根本没想过政治会给他的学术生涯带来的影响这些他早年的疏忽几乎有些恃才狂傲的我行我素成为他日后敌人的眼中钉,和轻松扳倒他的把柄。这是一个忽视实践热衷理论的纯粹的知识分子在阴暗政治现实下的挫败与无力。他相信制度和人性的正义,有崇高的内心,于是毫不忌惮的说出内心真实想法。
其实关于造成这样悲剧的制度层面诺兰揭露地还是挺深刻的。施特劳斯下套使得奥本海默陷入到了一个极为不公正的审判程序中,非法得到的证据,厚厚的一本详细记录他过去说过的话,可疑举动的机密档案,更为荒缪的是可他自己对这些关于他个人一言一行的详细记录却不得过目。他完全被置于被动的位置,他的供述由于记忆的模糊而事实出现微小偏差,因此他的回答便被检察官不断否定,他越发显得犹豫不定。影片通过快速剪切与压迫感的跺脚的音效展现出奥本海默在检察官施尽言语花招,盘问诘难下的煎熬与无力。极为反讽的是多年后施特劳斯进行内阁选举时接受有关当年奥本海默问题的审查时他被置于了与当时奥本海默同样的处境中,受到不公正的审查程序。两个听证会全片穿插展现,许多台词重复,极为强烈的讽刺意味。这不仅是施特劳斯本人害人害己,自作自受,更是揭露了这个制度本身的严重的问题,向内自我腐蚀,吞噬外在后又反噬自身,向内部侵蚀的恶性循环。
其实全片最让我意外的是施特劳斯这个角色,小罗伯特唐尼的演绎也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这个角色不是一个单纯的反派,他陷害奥本海默的动机说实话也说不上多么的出于利欲熏,心,仿佛就是纯粹的不爽。导火线是过去奥本海默在国会面前嘲弄他在原子能方面的学识浅陋,让他颜面扫地,更有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自己出身的自卑。他嫉羡奥本海默那样有着与生俱来天赋才华,异于常人的科学家,看不来他们那种傲视旁人的资本。这组对比关系真的特别向《莫扎特传》中的莫扎特与萨里列。尽管我们都在无意识中将前者判定为正面形象,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施特劳斯与萨里列这类的人,资质与出身平庸,用尽平生努力实现阶层飞跃爬到一个看上去挺高的高度,可是永远有那么一些人仿佛理所当然地便拥有了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无法超越他们。这也是为什么在影片结尾时我对施特劳斯这人更多的是同情。他颇为荣幸地想将奥本海默引荐给爱因斯坦,可是奥本海默淡淡一笑,他们早就认识了,接着如老熟人般轻松自然地谈气话来。人家来去自如地穿行于你拼命挤入的圈子。他在自卑挫败与找不到出口的嫉羡中认为奥本海默一定跟爱因斯坦说了什么才使他不以正眼瞧自己。可他仍高估自自己了,人家根本没在意他,人家有more important things去谈论,他始终是被排挤在外的
然后再来说说奥本海默个人。奥本海默作为一个科学家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他就像我羡慕的那种旧日的知识分子,天资聪颖,不仅仅是致力于科学,还喜爱文学艺术,喜欢新墨西哥州荒漠游,骑马架船样样都会。对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成果和自然宇宙的奥秘充满无限的好奇。但同时他也是很自负的,像他这种资质出众的人表现出的过于率真又口无遮拦,的确很容易拉仇恨。他的人物形象是极为复杂的。对于人类文明的责任感并没有在他身上占据主导部分。更像是我之前在其它评论上看到的那样,是如同毒苹果事件一样,事后惊醒的良知。当他被置于被审判的地位时,他的动机更为模糊不清。实在不好评价他造原子弹是为了加速二战的胜利,还是对于那种死神般的力量的着迷,亦或是证明个人价值的渴望。他知晓原子弹的灾难性后果,可是出于对美国政府天真的幻象,他自我安慰般的认为原子弹能得到善用。直到原子弹投向广岛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那段庆功会上对于他惶恐不安精神状态的展现是全片最精妙的段落之一。尽管是美国政府决定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但是那难以想象的灾难中被残忍剥夺的无辜生命让他实在无法回避自己的内心拷问。他对于控制原子能的努力在冷战思维下也被置于不顾,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他当时那种人类在原子弹强大的力量的威慑下,联合起来,缔造和平世界的想法在现实中也只不过是个科学家的理想主义幻梦罢了。
最终他在与爱因斯坦的谈话中说到“我们似乎已经毁灭了世界”如同一个预言一般。就好像《2001天空漫游》中那个著名蒙太奇,原始人类将骨头抛向空中那一刻即预示了人类的宇宙飞船驶向太空的那一刻。若再往未来推演,直到人类文明终结的那一刻,我们是否可以说人类开始掌握工具的使用的时刻即意味着他们终将有一天被自己创造出的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吞噬。最终影片上升到对于人类技术进步的思考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