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是反高潮的沉浸式作品。故事以学生对教师复仇为开端,美国对法酉斯主义复仇为背景,政治掮客对奥本海默复仇为主线。并以“结果”为叙述顺序,即多场台词提到的“Chain Reaction”。真正做到线中有局,局中有果,果中有线。形式上有诸多突破,叙事上遵循目标市场的主流价值观,创作团队的功底尽显。
全片以核爆为分界点,前半段为理论探究消除不确定性。后半段为理论引发现实中的不确定性。
诺兰对于IMAX的应用一贯鬼斧神工。原生摄影机的加持让银幕看到的不止是二维图像,画框边界随剧情发展消失。音响震起粒子的轰鸣,思维构想的模拟撞击,脑内的“文思泉涌”,只有IMAX厅能沉浸于音效中。
故事始于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格局,随后转向以美国为主导的研究突破,剧本为顶尖水准。以实验课为例:打碎玻璃瓶、教师歧视、男主求知态度、孤立无援。4件事包含在10秒之中,兼顾表演与信息量。
全片对“外敌”处理与《敦刻尔克》相同,以报刊文字和人物对白来描写对敌方的研究进度。银幕中没有德军实验室,没有美军,甚至没有日本地图。全以奥本海默的主观视点来呈现故事。
摔杯示意复仇。多次与单次对墙摔杯,是思维世界面对枷锁的突破,铲除无端邪恶,为真理清除阻碍的复仇。
柑橘示意友情。单片与多片柑橘,是无视物质提升的,因灵魂相互吸引的纯粹友谊。
戴帽示意公共世界的观点、形象和名利。影片中,爱因斯坦着帽时,显露“大隐隐于市”的隐居躬耕之态。奥本海默着帽时,将理论构想的观点向现实世界发表。微风吹帽为始,狂风吹帽为中,再以微风吹帽为尾。(唯有同道中人湖边碰面谈露真心,才会卸下社交伪装8️⃣)
片中塑造奥本海默运用科学界的声望,表达政治观点。因此击伤了施特劳斯的自尊心。将政治悲剧降为个人利益得失的斗争,用于施特劳斯的着墨,完全消除了麦卡锡时代的体制迫害。这样处理使得合理性巨幅上升,而不是在银幕上呈现出小孩过家家式的矛盾。足以见得编剧功底。
同时以将军 (马特·达蒙饰)为代表的“美国精神”,为事件兜底。
并将“美共”塑造成发展方向偏航,人人避之不及的组织。
笔者看来,皆是给予目标市场的情绪价值。
一位抽烟抽死的老头,打包成故事售卖,隐去与体制的过往,上映前顺利平反(笑)。历史的尘埃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