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院看了奥本海默三遍,不得不承认在反复的推敲下,它确实是一部很不完美的作品。节奏过于快(很奇妙的是,我在第三遍才发现过于快了,前两遍这种速度让我觉得很舒适,这种二倍速感会迅速地抓住我的注意力疯狂摄入信息,但只记住,来不及品味),无论是配乐还是情感都缺少留白。有些时候提出了一个无法解释的观点就迅速切大光圈用大量的信息休克战术让观众忘记刚刚发生了什么,这都是奥本海默甚至诺兰本人的缺点,先不谈缺点,只谈人物。
波米在反派影评奥本海默那期节目里提出了一个设想,为什么不按照《此房是我造》的模式,让奥本海默因自己的破坏欲望、破坏本能和破坏理想而选择去造原子弹,而不是按照家国大义和人类存亡?做这件事的动机直接决定了电影的定位。我的观点是,奥本海默实际上是处于破坏欲和因破坏欲而赎罪的循环,处于阿周那和克里希那角色轮换中的循环。
而说到破坏欲,一切其实都非常了然。他的破坏欲在两个层面得到疏散,一是对内的自我审判和惩罚,二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原子武器。他的破坏欲如此之大,从大学时期他去扎毒苹果,如果有人说他的某件物品好他就一定要送出去(来自电影改变的传记。电影跟传记基本上是一比一翻拍,传记涉及但电影没拍的情节我认为可以理解成限于时长的删减片段,人物弧光省略了很多。传记中一个很贵的行李箱,不太熟悉的人夸真好看,转手就送出去了。第一说明他不在乎钱,第二这个行为不是个例,而且看得出抛弃贵重物品让他感觉很好。无私赠与是一种可以同时满足破坏欲和让自己难受的行为,所以他做这样的赠与不止一次,不单纯是为人慷慨)研究黑洞也是破坏欲的一种体现。黑洞可以吸收所有的光,强大的引力压碎所有坠落的物体,密度变大引力变大不断的链式反应,这种自杀般的坠落必然是让他着迷的。这直接影响到他对原子弹的态度。扮演殉道者,用我偏偏爱这个国家来拒绝爱因斯坦让他离开美国的暗示,都是一种自我惩罚和自我毁灭。听证会表面的中心是一个安全许可,已经功成名就的他真的在乎一个许可吗?他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他没有选择去安逸地教书而是继续参加继续续签安全许可事实上是为了赎罪,他释放过自己的破坏欲,他的行为带来了新的科技、阻止了战争,但那让他觉得自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他觉得自己坐在滑翔机里,看着自己打开的魔盒里面的灾厄飞向全世界,他接受不了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克里希那显露真身,亮过一千万个太阳,三位一体实验成功的那一刻,奥本海默戴着着滤光镜是不是也想,要看我自己的造物尚且需要阿周那的神眼,我到底打开了什么东西?他如果是一个接纳自己的人,他如果接受自己是个好人,就不会去做毒苹果把自己吓得半死,就不会试图勒死朋友再哭着求他原谅,他的玫瑰花蕾就是自己的痛苦,他的信仰就是吞噬一切的黑洞。《薄伽梵歌》中,克里希那宽慰不愿杀死敌人的阿周那说,“一旦人们承蒙上主的恩典从而意识到,人并非行动者而只是一件工具,人就立即获得自由。”奥本海默想像阿周那那样抱着履行职责的心上战场杀敌,可没有任何一个神告诉他去做吧,你是我的工具,工具不需要承担责任,所以在漫长的岁月里,他都无法获得自由,因为他是等待开悟的阿周那,但同时也是死神,宇宙的毁灭者。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