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俄罗斯人,是AK系列步枪的主要缔造者,这些用实木和金属打造的热武器会通过简单的压缩使得子弹尾部的火药发生爆炸,将前面的弹头贯穿敌人的脑袋和躯干。在卡拉什尼科夫一生的设计生活中,他长时间感到理所当然,武器就放在那里,取决于使用者如何使用。这似乎有点道理,即便卡氏不去设计AK,也会有米氏去设计SL,有战争的需求就会有应运而生的武器,原子弹也是如此。
奥本海默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既热爱自己国家美国,又同情自己的同胞犹太,他有点自大、渴望做出成绩,道德的制高点驱动他锻造原子弹。波恩告诉他要注重后果,他知道原子弹的威力,但真实呈现出来的效果他却不能接受,这不能成为一个槽点,也无需抬杠,站在他的立场,感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电影表现的相当直白,他看到轰炸过后的人间悲剧而无法直视,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感到恍惚,他坦白地对杜鲁门讲:“我双手沾满了血。”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的晚年,在内疚和自责中郁郁度过,,奥本海默亦如此,反思是电影最重要的命题。
看完之后,我在想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就好像一群骗子,自己总是欺骗,就认为别人的内疚也是假惺惺,就好像妓女从来认为没有女的不卖一样,除非是价钱没谈拢。政治家们,总擅长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情况下靠谎言为自己牟利。
说诺兰叙事混乱的人,我不知道怎么想的,大概这样说的人《敦刻尔克》的三线叙述、《盗梦空间》的梦中梦也看不懂,更遑论《记忆碎片》了,这部电影在三线推进的同时还有所联系,尤其是最后一个小时层层爆发,有条不紊,硬说混乱的人,可能更适合看《熊出没:重返地球》。
据说奥本海默的妻子曾经做过短暂的检测核辐射的工作,我很尊敬。但在所有不论男女的其他科学家都一闪而过的情况下,有评论认为一定要在奥本海默的个人传记片且节奏极快地推进下插入此剧情,否则就是弱化女性的功劳,我不理解。看来这已经悄然成为了国内的政治正确。但是这方面确实塑造的很迷,我看不懂奥本海默生命中的两位女性对电影情节起到了什么作用,反而让我觉得他是个给别人戴绿帽毫无顾忌的渣男,或许这是对他人物的丰富?或是传记电影完善人物经历的必要?这拍的不好。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相较于其他的这是部旧的片子呢?就在不久之前俄pj还表示“不需要一个没有俄的世界”呢。因为原子弹爆炸发生在1945年,就觉得诺兰脱离了时代主题?或者在国人视角关注的问题之下,对核武问题视而不见?反对战争,呼吁和平,这一直是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