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为何要先从游戏聊起?因为作为一名游戏玩家,看这部电影想到了一款比较特殊的游戏,也与奥本海默有着千丝万缕般联系。其实两样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以另一种样貌在当下时空产生了交集联结,那种感觉就挺神奇与美妙的。当回忆涌上心头时,强烈的即视感就营造出了联想空间,故随笔简单记录下,电影本身的讨论想到哪写到哪,行文可能逻辑不严谨观点也浅薄还请多指教!

奥本海默这名字,起初跟大多数人一样,还是在中学历史书上知道的,课本里也仅仅提及了相关历史事件,展开篇幅介绍的并不多,一位西方历史名人,只是众多考点中的一个罢了,并未太留意。大约到高中时期,听闻并认真玩过一款叫做Braid(中文译为:时空幻境)的独立游戏,当年评分口碑都颇为出彩的佳作,表面来看是个2D平台跳跃解谜类游戏,超高难度版的马里奥,初次游玩几乎没感受到啥剧情内容,只是解谜要素难度颇高,与时空正向逆向的谜题堪称烧脑,手残党没能通关遂束之高阁。有段时日之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关于这游戏的剧情解析,作者通关全收集后解锁了隐藏结局 ,深入挖掘出了游戏剧情脉络及其藏着的故事隐喻,这才对此有所感悟。

独立游戏领域的神作《时空幻境》

当奥本海默的名字再次被提及,感慨开发者把剧情暗线藏得竟如此之深,整个游戏原来都是在致敬这位历史名人。游戏对时间解谜机制的应用,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双向流程顺序,也导致剧情上对应正反不同的含义,这些同样与奥本海默的经历相对应,一生的命运沉浮,追寻着名为原子弹的幻象,与之相互纠缠,早年对此不懈追求直至目标达成。但现实世界中来自战场上巨大暗影犹如梦魇萦绕在心头,另其幻灭并忌惮畏惧起来。因此晚年时期试图从根源上抑制住,这股潘多拉魔盒中的力量。游戏设计上的诸多巧思,精心构造出正反镜像来映射奥本内心真实的想法,心境的时空犹如海市蜃楼幻境一般,可遇而不可求之,转瞬间又在名为“现实”的涟漪波澜下消弭散去,只留下苦苦追觅的足迹。这种匠心独运精妙的叙事诡计技法也仅能在Braid中体验到,不愧于独立游戏领域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神作。

当年那本杂志对其剧情得解析节选

谈及奥本海默本人,由于我们并未曾真正经历过,那些重要历史转折的时空背景及政治生态,总是会不自觉以现代人眼光,用上帝视角事后诸葛亮般,看待历史事件中的人与事。他所面对的道德与良知上的艰难抉择以及心路历程,也会是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个人的解读一定会存在片面臆断与有失偏颇的地方,只能尽量客观理性看待。作为理论物理学家,在宇宙天体理论模型的论文中,他预见了真实的黑洞。但在制备出的两颗原子弹尚未引爆前,却没未洞察出人性的黑洞。当心灵同样被原子弹冲击震慑到后,之后的人生轨迹,就致力于建立原子能领域全球监管机构,理想且固执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威胁,历史的走向显然也不是靠一个人的理想主义所能左右。背后政客利益集团庞杂的博弈斗争下,此刻正临麦肯锡主义盛行,被打上通共嫌疑的科学家,自然是人卑言轻被政治隔离边缘化,个人良知在绝对的国家意志面前犹如螳臂挡车。二战后大国急于瓜分胜利果实,原子弹已成为最重要的核威慑、核讹诈手段,冷战对峙的格局尚未清晰,零和博弈的游戏愈演愈烈,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他所能做得仅剩下用有限的影响力,看到了并勇敢奔赴自己的宿命,投身到避免人类毁灭自身,又一场艰苦卓绝前途未卜的斗争中。

回到电影本身谈下,游戏中至关重要的时间概念,与诺兰在电影里对时间这一维度的操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虽不是铁杆诺粉,但他的作品都看过,公认的神作反复刷过很多遍,剧情解析和解读也看得乐此不疲。这么位有着强烈个人色彩风格标签化,且在一个类型片中不断尝试做出突破的导演谁能不爱呀哈哈。时间这一关键要素可能不是他专属,但也只有他能不断翻着花样契合到各类型电影中去。商业电影里体现艺术创作价值,有艺术表达也不影响商业化挣钱,不断为大众观众和粉丝带来新奇的观影视听体验,不拘泥于一种固定样板套路,将时间概念,系统性贯彻落实融入到剧本、分镜、剪辑、配乐、镜头语言表达等体系中去。就连蝙蝠侠三部曲也包含有大量交叉、平行剪辑,时间跳跃和空间重叠,将剧情里发生的诸多大事件串并联在一起,给人一种信息量庞杂编织交汇在一起的视觉观感。相对而言《失眠症》由于故事发生地的时间和空间较为局限固定,算是他少有线性叙事的作品。

这部《奥本海默》诺兰自然又大秀了一回时间技法,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交错穿插,黑白场景的色彩明暗对比,看似细碎混乱无章的剪辑下,但又遵循贯彻着以奥本为视角的主线,这条主线下的人物行为和剧情叙事是合乎逻辑和流畅自然的。不同时间空间中对同一人物的心态变迁和内心独白,运用了大量怼脸特写镜头,并穿插怪诞迷幻又抽象的蒙太奇画面,还有诡异密集变化莫测的噪声元素加入,大量的音效视觉元素一同交织相会构筑出了,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经典银屏形象。另一方面,乱则体现在穿插着大量配角或倒序或正序的对白演出中,这部分正是要体现出核心事件的纷繁芜杂,利益上的盘根错节,以及权力的肆意滥用打压着权利的行使,直至影片结尾那段两人会晤的时空首尾呼应,故事原貌和暗藏的事实真相尽在对话中自然流露。总结来讲对时间要素的充分调动,不紧为服务于戏剧张力得营造上,加上Ludwig的配乐更将渲染氛围与调动情绪加深沉浸感的功能,做到了与画面剧情融为一体且协调平衡,这也是诺兰电影一贯带来的鲜明视听体验。

因为叙事逻辑和顺序皆为非线性架构,时空错位跳转技法频繁使用,这种凌厉强烈的剪辑风格,注定只看一遍基本很难理清人物关系和故事时空背景的关联,还得去B站看UP们总结的视频才能略窥一二。说到这其实诺兰为了帮助观众降低观影门槛,也很贴心适时在角色对话始末给予了特写镜头,有些特定角色对白间会更强烈些,使得更易确立角色间关系以及他们对待奥本的态度和立场。不过电影后半段调查环节,对白台词量和语速陡增,加上中文字幕闪的太快,让人着实看得应接不暇。故第一遍观看也不必试图理解全局,首先这是奥本的个人传记群像刻画排其次,只需聚焦奥本海默本人,理解他的思想行为动机就足矣。往后二刷抽离单一关注他个人,宏观视角下才能看清这场政治惊悚秀场的本质。借用《信条》的名句“不要试图去理解,而要去感受”。带着同理心试着共情,感受他的苦难,和那虽被桎梏着,但又犹如核弹般闪耀的不灭理性之光。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