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有人说诺兰音乐审美很差,看两遍奥本以后我觉得不是他音乐审美差,是声音和画面节奏的让人不适。
整部电影的配乐运用很直白,一条正弦曲线,先激再平再激又平。就像坐过山车🎢经历几次高低起伏很爽很刺激,三个小时的过山车就会让人厌倦期待结束。听觉是一段悠远沉寂接一段高扬激烈,视觉也是一面宽广外景接一段人物近景。几次可以,多几次就无聊。
看第一遍后接触了一些奥本海默的背景,还有导演演员的探讨。如果不是诺兰和墨菲说了黑白画面分别对应施特劳斯和奥本海默的视角,第二遍我真看不出来。
诺兰采访被问为什么电影结构是非线性的,回答说要用仅仅几个小时讲述人的一生,就要这样做。使用非线性,观众本就有可能搞不清时间线,还用彩色和黑白区分视角,更加混乱难理解。这种颜色分视角的方法让我困惑。
说到叙事结构,思路还是清晰,用两次听证会架构。一次对奥本,结果是取消他的安全许可,一次对劳斯,结果是被弹劾,促成奥本平反。算奥本人生中进入谷底和重新爬起的两个阶段。这两段未来审判,串联了奥本造原子弹的成功过去。基本是奥本或劳斯讲一段关于过去的话,然后接一段当时场景画面。这样正倒序交织,框架了叙事。
拍电影和写小说一样都讲故事,两者手法可以互通。第二次看,注意到很多第一次看未察觉的各种呼应伏笔悬念。诺兰也真的很喜欢重复。开幕结尾地面雨水,强调奥本戴帽子的半身像,跺脚的声音,两次画面的振动和过曝,两次无声,几次握手,琼的自杀和念梵文,以及最后爱因斯坦对话的揭晓(导演说类似战场上的圣诞快乐里汤姆康蒂的作用)
影片里两次突然无声,反而第一次我不太有感。倒计时逼近,原子弹爆炸,似乎是奥本最伟大最成功的一瞬间,却是失声的一瞬间。一切都得到,一切也都失去。可以有这些体会,但在电影院看时却不太感悟,可能潜意识是意料之中?或许前面音效用的太顺理成章,突然反常却有点突兀。?第二次在听证会上,奥本被律师步步紧逼下失声,能让我共情。
对我最有情感冲击力的一幕,反而是琼与奥本的初遇,他俩一对上眼,就知道感到一定会发生什么,应该是切换到对视的一幕时放大,看起来两人距离拉近。
最有表现力的两慕,都是奥本感到空间震动,视线里曝光,听觉失声。这种表现人极端情绪的方法很不错,也不知道诺兰哪部片子看的。
第一次琼的声音响起,我就觉得这太性感了太吸引我了。影片中两位主要女性都很有魅力。后来看了一些资料,发现奥本的妻子Kitty也是一位传奇。戏中裸露片段看不到,我也不能说感受什么。的确,诺兰拍电影对女性刻画忽视且片面,即使在以男性视角叙事的片子中也存在不妥,这由导演个人品性决定。
用黑白表现客观视角,也许我是观影太狭隘,总觉得不适应。好像默认彩色是现在的叙事,黑白就是回忆。有很多种可能,比如对奥本成功的过去是彩色的,审判之后的未来是黑白。或者两次听证会主线是彩色,还原过去用黑白。画面颜色可以很多种玩法。
影片中历史和人物我不了解,对情节的选取剪辑和人物的对话有疑惑,不好说。
导演很重视细节冲突和情节紧张,太重视会适得其反,紧张感有,全篇音乐画面节奏都一下一下的紧张,那就无聊了。
诺兰很擅长拍这种片子,在这一领域拍商业片他是好学生,好学生交出好作业,那无可非议。但好学生要创新要突破自己,可就难。
PS:好的演员确实有必要减少自己与观众的熟悉感,第一次看奥本觉得基莲可太帅了,一举一动就是奥本海默本人啊。二刷的时候已经粉上了,看得出很多角色举动带着个人风味。
另外,IMAX观感超级棒,真正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