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什么都点一下不知道主题是啥。叙述跟流水帐似的,一场戏接一场戏碎片地呈现;情感线依然无法共情;特效很差;人物心理层面具像化有两场戏做了渲染,效果有些尴尬。

诺兰貌似放弃了多年以来一直藏藏掖掖的自因自果的原始意相。但转念一想,整部戏下来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一刻不停的轮转。主人公在因果里翻滚没有一丝停歇:是科学是政治?是恶是善?是创造是毁灭?是战争是和平?影片没有给主人公留下足够的时间思考,只有接踵而来的事件,主人公一直在应对所有这些纷乱的客体。

似乎直到影片结尾跟爱因斯坦的对话才道出主题:(引爆大气层连锁反应)I believe we did。我想诺兰的意思是他引起了让男主人公疲于应对的无尽的因果,也让世界陷入了核武器降世的无尽因果。

奥本海默是个典型人物,但凡看过《浮士德》《帕西法尔》荣格的各种著作都会非常清楚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的文化意义甚至是人类文明原初象征的意义。诺兰看没看过这些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对这些没兴趣。他抓来抓去,还是抓了因因果果的老本行。就像诺兰根本不在乎失忆症的男主人公的世界观、价值观一样(咱可以对比一下《记忆碎片》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诺兰只在乎因果。过去喜欢说自因自果,这回倒说起了一念入于无尽。那既然如此,诺兰为什么还要把奥本海默做地如此丰富?

诺兰是个内倾型的艺术家,“六经注我”是对这一类型的艺术家的泛泛形容。对于诺兰来说,看起来他在强迫自己把奥本海默做的再丰富一些:有潜意识的毁灭动机,有意识层面的天人交战,以及跟所有的人都织起复杂的情感网络。这么多信息的集束,这么丰富的角色,居然仍然无法让人共情。因为这不是诺兰的本心,奥本海默作为一个客体对诺兰来说完全不重要。奥本海默只是承载了他对因果的领悟。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并不是角色中的某种东西打动了他,而是他在角色身上发现了他自己的一部分。那些看起来是强迫自己做的人物细节是他自己心理补偿机制的运作。他甚至把奥本海默做成一个完全跟他相反的极度外倾的人格。如果这个人格恰巧是诺兰的潜意识人格的话。我想他可能把自己的潜意识的部分投射了出去。这样他自己就安全了:他害怕他的潜意识;他害怕那种在客体中翻滚的漂泊;他害怕那种无尽的因果,或者我们可以说他害怕潜意识里的奥本海默。我们知道意识层面的诺兰没有智能手机,他尽可能地躲避客体。也许他成为一个导演是他人格不至于崩溃的必然选择。他保留了自己跟世界的有限联系,在联系中又把自认为有害的潜意识投射了出去。意识层面的诺兰不可能跟他投射出去的避之唯恐不及的内容共情,观众更不可能。

是的,他在自我治疗,他是个假导演。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