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又一次给国内的导演上了一课。
传记电影本身非常难拍好——故事脉络甚至故事中的一切,观众们可能都已经熟悉,情节上能挖掘的点可谓寥寥无几。但是只用得来珍贵食材的厨子,必然不可能是位好厨子,诺兰显然是。
以下轻微剧透,介意慎看。
先说电影故事。影片没有把原子弹作为故事的重点,而是以它为线索,将奥本海默的人生通过它串联成本片的故事主体。他早期经历、思想倾向、恋爱经历、科研之旅都始终围绕原子弹展开。事实上,原子弹在电影的三分之二时长时就已经成功爆炸(试爆及实爆),之后的重头戏反而没有原子弹本身什么事儿。故事前半段用原子弹带出奥本海默及合作者的思想倾向,为重头戏做铺垫,也展示奥本海默自己的思想转变和内心挣扎。可以说,原子弹把本篇的故事、思想表达紧紧融合在一起。故事中处处都有它,事事都关于它,但重点却不是它。
再说镜头语言。由于是传记电影,人物正面的特写镜头非常多。但在这些镜头之外,导演设计了非常多的客观事物来指示故事的进展和人物情绪变化。比如玻璃缸中的弹珠,微观视野下的原子结构等,普通观众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转太多弯。构图也是诺兰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擅长用位置、光影关系来突出重点,或者调和人物关系。imax上的荒原美景,让我觉得,如果在imax厅观看自然纪录片,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音乐其实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映像。这样反而很好,影片中的音乐几乎没有停止过,但从不喧宾夺主。紧张、失落、挣扎、迷茫……每一丝情绪,它都传递到位。电影开始前,我得知本次的配乐不是由Hans Zimmer大神时,有些失落。但开始观影后这种失落迅速消散。本片的线索是原子弹,因此音乐用了大量管弦乐去营造肃穆、庄重的氛围以贴合本片的思想表达。它是十分成功的,它不仅仅是电影配乐,它是电影的一部分——离开了电影,它索然无味;电影少了它,也光芒暗淡。
最后说说演员。盗梦空间中的墨菲,给我的感觉十分寡淡。当然,这是由于戏份太少。本片中的墨菲,对奥本海默各个阶段的思想状态把握的很好,对人物的表达含蓄精准不做作。我到现在都忘不了电影末尾奥本海默听完爱因斯坦一席话后,呆望着远方的那个特写:希望、茫然、恐惧、勇敢、无奈、反抗都汇聚在一起。他值得一个最佳男主角。对比之下,其他角色都显得十分暗淡。
今年我就看了一部好莱坞,就是这一部。它值得回味多次。感谢诺兰,快开始下一部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