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看电影之前看了书,不然就可能像隔壁大哥那样在无尽的对白中睡着打呼,然后在原子弹爆炸时候被震醒。
第一个雨水涟漪的画面我就很喜欢。居然还是个首尾呼应镜头,一圈圈涟漪层层外扩又交叠,激荡再起波澜,可能是一种相对温和的链式反应,暗合内心的情绪涌动。
看过书知道,这个被奉为美国普罗米修斯的神级人物,也并非生来自信优越。他曾在夏令营遭到同学粗暴的羞辱,也曾抑郁到被心理医生认定没救了,也有青年时期对异性的欲望压抑与幻想…
不堪一击的外表下藏着坚忍的内心,这种坚忍来自倔强的骄傲和坚定的意志,这样的个性贯穿他的一生。
久病成医,当他成为自己的精神分析师,有意识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全然接纳自己后,启动开挂人生,脱胎换骨,自信优雅。
所有的答案都是内寻,与他而言,不在心理医生,也不在某段感情,而是一本书的点化。他当时非常喜欢《追忆似水年华》里的一段话:“如果她能从别人身上,也从自己身上,看到那种对自身所造成的苦难的无动于衷,这种无动于衷,无论如何改头换面,都是一种可怕的、永恒的残忍。若能如此,她也许就不会认为邪恶是如此罕见、如此不同寻常、如此遥远,以至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
因为他也看到了自己的那种无动于衷——他对自己给别人带来的痛苦漠不关心。这是痛苦的洞察。也许看到自己那些阴暗和充满罪疚感的念头见诸纸面,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奥本海默的心理负担。他知道了不是只有他一人如此,知道了这就是人类的现实处境,他没有必要再鄙视自己,他可以去爱。
奥本海默曾说“我最钦佩的是那种几乎无所不能却依然面露悲情的人。”我理解这是一种悲悯心。他后来的痛苦也正源于良知,“双手沾满了鲜血”“成了死神,诸界的毁灭者”,甚至被妻子质问“你以为在那个小房间里被任意羞辱,就能减轻内心的负疚感吗?”
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最终发现,在政治面前一切都是权力意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