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刀未剪",完全虚假宣传,明明有,而且非常影响人物塑造!审问戏里的观音莲座,究竟是奥本海默视角还是妻子视角,我跟朋友靠 "听说".脑补.逻辑,分析了半天!20年从影经历没拍过裸戏的诺兰,顶着今时今日动不动就被扣"剥削女性"帽子的压力,拍两场裸戏,只有网盘见了~。
---
从没想过诺兰的政治立场,(感觉他光讲故事,不刻画人物,没啥观念输出观点表达的~),没想到他这么(美式)右啊!"我深爱我的祖国"这词儿都来了~。
---
看之前就有"三个小时就给看个吊销证件"的预期,我们可是知道何为政治迫害的xx人。
万没想到诺兰这拍得根本就不是政治迫害啊!摔!
看起来根本就是小人陷害, 全然没有抨击麦卡锡主义!电影中很多偏右派观念我都能接受,但这条真真是不能忍。就从剧作上说,正邪分明的君子小人,也不高级啊!
深藏不露,助理都不知道的内情,希尔咋就全摸清,并且对他施以重击了呢,充满揣测的证词,抑或有人幕后爆料?还铺垫了什么奥本海默得罪希尔的无聊梗,留在这儿反转,什么参议院助理义正言辞的正义呼声(真有"正义"这种台词我的天),什么奸猾政客被揭穿后恼羞成怒叭叭狂喷,md降智。非要制造机会说出肯尼迪投了反对票,真的好刻意,投反对票的可有好几十号人呢!
讲真他恼羞成怒后抨击奥本海默那些话,搞不好也有几分真。深度介入政治,有多少是改变世界的理想,有多少是成为"原子弹之父"后被巨大威望迷了眼,恐怕奥本海默自己也说不清,二战后还有赞同由军方掌控核武的"黑历史"。但,论迹不论心,奥本海默后期对核能核武器的态度我是支持的,尽管失望于共产党,骨子里他始终是个左派。
何况关于是否倾力研发氢弹,双方有观念不合,也有利益冲突,背后更有陆军空军的对垒,绝非电影展示的正邪之争。要批判的本该是"以不公平的调查或指责来打压反对人士"的麦卡锡主义啊!维基说施特劳斯是在拒绝了国务卿任命的提议后,转而被艾森豪威尔提议担任商务部长,而他拒绝国务卿任命的理由是"不想抢了好友,时任副国务卿赫特的风头",这哪儿是小人干得事儿~。右翼观念为左派所不容,夸大其在氢弹研制中的作用,甚至因此得罪了杜鲁门,都导致了他的任命失败。"因为对施特劳斯在奥本海默听证会上扮演的角色耿耿于怀,一群科学家游说反对任命,自称为 最后一根稻草委员会"~,是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唯一的阻碍哈。
其实某个角度说,施特劳斯和奥本海默的遭遇没有本质区别,都可谓是国家机器中的一枚用后即弃的棋子。不过奥本海默还有被授予奖章的一天,施特劳斯作为入阁失败的被提名人,后续好像就没啥高光时刻了。
不是多为他叫屈,但如果施特劳斯以反派形象出现在这个故事里,也应该是"麦卡锡主义的走狗" (毕竟胡佛在给施特劳斯的信中说"在所有进入我生活轨道的人中,你是我最喜欢的人"…),而不是现在这种心胸狭窄的小人lowb,他搞奥本海默就不能有个不这么小丑的理由吗?!
看了三个委员对奥本海默的闭门听证会(看书时真没意识到规模这么小!),再对比施特劳斯声势浩大记者云集的听证会,那才是真吃瘪,恶有恶报现世报的感觉又冲淡了一层奥本海默作为政治牺牲品的苦难。(按传记作者说,不到60岁的他衰老得看起来有80岁,都是拜那次漫长的听证会所赐.)
结尾处老婆的一番话,又把奥本海默塑造成了圣徒殉道者式的甘愿受苦受难求救赎。诺兰是真不想拍政治迫害嘿!
不过话说诺兰这么拍,莫不是想恶心恶心那些,左派惯着的,动不动就"受到了伤害/被冒犯"的事儿逼,"个人感受为准"的观念?,哈哈哈,那我还挺认同的。小人长戚戚,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别加戏碰瓷了,人家眼里心里只有big pictures,可没闲功夫在你身上浪费。
---
同样在对奥本海默的听证会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科学圈内口碑不佳的泰勒,影片里倒是还行。我还挺满意这样有点geek,因观念不同导致冲突的人物塑造,演员也蛮优秀的,就是不知道为嘛好像涂了全包黑眼线。唯一"丑化"的一幕,是核爆实验中他戴那么个圆眼镜,那么一脸陶醉,当时我就满脑子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结果听说泰勒本尊就是奇爱博士的人物原型~,哈哈哈这波反向致敬真是相当加分,本片为数不多的精彩一幕。
对比真实的泰勒和施特劳斯与其银幕形象,诺兰这是"洗白"学者, "黑化"政客?不过这点我ok的,我只是不接受黑化的那么没品。
---
感情戏还是一如既往的差。
尤其皮尤,挺好的演员,落力的演出,被剧本耽误了,(再让删改扒了层皮)。不理解俩人咋就一下对上眼儿了,而且怎么她就成了他的挚爱明月光。根本看不出智识层面的互相吸引,怎么被原版资本论怼回去,下个镜头就床戏了??众所周知,知识不能通过性传播。zzbzq的说,情节对白信息量不够,就应该找个风姿卓然的演员或者造型打光摄影再多努努力,如《谜一样的双眼》,出场两分钟,几乎没台词的绝世美女惨死,好有说服力,两位男士几十年的念念不忘走不出,给足了充分理由~,反面例子就是强行美人的《美人鱼》了,她说"可不可以拿走我的美貌,留下我的嗓音",让人没法不出戏,挑战观众的本能直觉,只能是创作者自己吃瘪。
话说这简啥毛病?和奥本海默并肩一起走都老大不乐意,拒绝人家又见不得人家迈向新生,在那儿哭唧唧,人的情感确实可能矛盾,但把抑郁症拍成神经病就不好吧。导演您倒是给个解释啊,"你需要我时我会永远在",真让我一秒陷入《苏州河》"如果我走了,你会找我吗?会一直找吗?会找到死吗?"的恐惧。每次都扔奥本海默送的花,他为何又一送再送次次送,最后内兜里掏出束小花花还要送?!莫不是俩人的sm式小情趣~。
凶且燥的妻子情人vs好脾气的奥本海默,不理解为嘛这么塑造,将军的调查结论还说奥本海默"情绪不稳",那推论不就成了 女人都是疯子~。
相比起来,老婆的戏分稍好,非常powerful的女性力量很可以取悦芭比系女观众吧。拒绝握手摆臭脸的一幕,我也很爱,艾米丽勃朗特那个舌头在嘴里转一圈绝了,老妆也很不错呢。但诺兰给凯蒂的戏份我也有太多不解。为什么一个(前?)共产党员,提起亡夫,那么大怨气,为革命事业献身在她口中成了无谓送命?!以他们优渥的家境,为什么在受困于家务时不找保姆女佣?!同理,她到洛斯阿拉莫斯的第一句话为什么是"怎么没有厨房",而不是"怎么没有食堂"~?!为什么明明本尊因为生物学背景在洛斯阿拉莫斯负责血液测试评估辐射风险,而且电影里特别交代了奥本海默给随夫的妻子们安排工作,又偏偏拍得凯蒂好像个纯然的家庭主妇?!为什么在发现丈夫为情人的死而崩溃时,她不是伤怀于失去丈夫的爱,而是让他 "振作起来造原子弹"?!一方面觉得前前夫战死沙场毫无意义,一方面又在积极敦促老公研发大规模武器,这不矛盾吗?!在得知大功已毕,"可以收床单”后,为何不是”终于结束(能回家了)”的欣喜,在那儿故做沉思个啥呢?好吧你也在忧虑人类未来,可这也太突兀了,和前面一点衔接不上。为嘛后面又以夫妇一心作为共同体的态度面对质询,(尤其听了荡科长解读审问戏的观音莲座,小三激怒了大婆~)。认同"你是弱智还是幼稚,自以为可以judge我们夫妻的关系",但以上林林总总加起来,挂个左派共产党标签的凯蒂,诺兰让她做的可全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右派干的事儿!
所以诺兰的模板是,放浪形骸的情人vs坚守家庭的妻??yty。有个高人解读为:因为情人太废太多事儿,军方将之干掉,安插卧底在奥本海默身边,勾搭上就生米煮成熟饭火速上位,任务就是监督他全身心投入原子弹制造!哈哈哈,证据确凿,逻辑完美,无可辩驳。
---
就连主角,诺兰也没写好,看了仨钟头,奥本海默还是形象模糊。
从左倾思想,到切断和共产主义者的联系积极投入核武研发,到赞同把本为战胜纳粹而制造的核武投向日本平民,到反省核武的威力,每一步都可谓是重大转变,给了理由,但每次的理由都不足够。
还有和妻子情人的关系,对他都没啥好脸色的,情人凶完老婆凶,尤其好像退而求其次选择的老婆,就没给过他好脸色,他也都忍着,为给老婆减轻负担,甚至把孩子送到朋友家代养(好吧,这里"觉得自己自私的人不是太自私",从而可以引出"善良的人才备受煎熬""会忏悔的人不是真的恶",有一点点作用,如果只这点作用,不如这一大段全删了吧)。诺兰塑造的奥本海默莫,简直m人格,倒也暗合妻子结语中的苦行僧受难者形象~。
墨菲的表演,后期还行,但回美国后到(按电影逻辑)原子弹研发成功这段时间的意气风发,一点没看出来。该有《驾驶我的车》中男主雪地一幕忽然就颓了的那种反差和层次。
---
豆瓣讨论区看得我气粗。在我看来这片子的问题不是"忽略了参与曼哈顿计划的女科学家们",恰恰是zzzq下给女性(除简和凯迪)加了太多戏。
奥本海默有那么多女学生吗?(and 有黑人吗?)我怀疑,作为"男孩的学科",当时学量子物理的女性怕是一成都没有吧。传记里只提到"奥本的男孩们",也完全看不到女学生的影子,以他年轻英俊博学多才的魅力,不会不受女学生追捧吧。
反对使用核弹的会议还是女性主持,激情演讲,有证据莉莉霍尼格是这方面的倡导者吗?讲真,和不少参与到曼哈顿计划中的女科学家一样,她是因为老公被征召才来到阿拉莫斯的。no offence,当时的历史背景就这样啊,电影忽略了多少女科学家,恐怕就数十倍的忽略了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男科学家~。最搞笑的是从事钚研究的莉莉霍尼格,功绩之一就是"提高了对人们工作安全的重视,特别是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的女性",电影里则成了她发表女性比男性更无惧辐射的"犀利""女权"回怼,nczz。
查了本写曼哈顿计划中的女性的专著,其中给到的数字是"有300名以上的女性参与到曼哈顿计划中的技术工作",想知道相应的男性人数是多少。以及,科学界妇女协会前主席Ellen C. Weave博士的推荐语说"I worked on the Manhattan Project in Oak Ridge, but I don't recall any other female scientists working in my groups, and I didn't get to know any of the women working elsewhere at the site. One reason for this was, of course, that women were a small minority on the project. Another is that for security reasons, the various operations at Oak Ridge were spread out over the site and kept separate as much as possible. I met a couple of women in the locker room, where we changed into protective clothing, but we didn't form lasting friendships. My buddies were all men. Indeed, I'm ashamed to say that I occasionally heard men at Oak Ridge discuss female scientists in insulting terms — concerning appearance, not competence — but that I did not rise to their defense. I remember no sense of camaraderie among women; indeed, we viewed other women with some suspicion. The support that women give one another today did not exist then."笑死了,姐姐好诚实。
---
虽然没太明白奥本海默为啥不喜欢弟媳妇,但"still Jackie.","hey, still Jackie."还蛮有趣哈哈哈。
---
专门跑去看全城最大的imax屏,结果很为清晰放大的墨菲脸上的褶子分心,(才几年没见,他怎么这么沧桑了,so sad)。说实话不理解这片有什么必要用imax拍,我这都嫌怼脸镜头太多,上下再剪裁不少的非imax画幅,岂不更只剩了大头头。《冰风暴》里女主情绪的爆发点,李安拍手而不拍脸,高下立判。朋友吐槽诺兰坚持实拍而不用cg,削弱了核爆实验那场戏的效果,我对这种奇观到没太在意,但依然不理解imax的意义在哪里,这片子最大的视觉奇观我看是墨菲(甚至过于)清澈透亮湛蓝的眼。
真是非常吐槽这次的摄影,偏色脸发红,几处镜头对焦不准,另外夜景室内戏里人人一脸油光。结尾的奥本海默定场镜头,感觉怼脸怼到了产生畸变,咋把先知拍这么怪异清奇。
共产党人的相关活动(集会,身为党员的弟弟告知要娶个党员媳妇)都是特别黑黢黢的夜景戏!尤其那次党员的聚会,黑得好像从事地下活动。而其它夜景室内戏(主动退出原子能委员会还是应对安全听证会的讨论),就是比较正常色调。诺兰莫不是故意的,右棍黑左派啊~。真的,这电影里几场共产党员的相关戏份,(没几个党员读过资本论,读过也是变味的译本,"你们都是学生教授,你们懂什么无产阶级"(?)),还都挺不提气的。
感觉诺兰是有意把奥本海默和共产主义者做切割的,听证会上老婆的涉嫌伪证的慷慨陈词,更是把西班牙内战期间奥本海默对西班牙共和军的捐赠说成人道主义捐款,(这段也挺bug的,这时候他们俩不认识呢)。
---
被盟军偷渡至美国的波尔,为嘛讲那么个落魄经历,逻辑不通的笑话?因为振晕了所以装睡,什么鬼?!朋友说是"讽刺所谓无国界的科学家,没有祖国你们啥也不是",配合"我深爱我的祖国",成立~。
---
格罗夫斯将军,戏份不轻,但还是挺单薄,不脱功能性角色,多亏达蒙的演绎,相当增色。放大到整部戏都是如此,人物甚少剧作上的闪光点,诸位男星们都为所饰演的人物加分不少,尤其加里奥德曼,凯西阿佛莱特。而且大牌们治脸盲啊,非常有助于降低观影难度!
鉴于电影中塑造的两人同心同德的同志情谊,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后没给奥本海默打个电话告知下,还真有一片痴心终是错付的失落。也是为给听证会上将军站队奥本海默的小"反转"做铺垫吧。
话说奥本海默"随口提及"原子弹的链式反应可能点燃大气层进而毁灭地球,将军为之变色,真的…有点装吧~。以及政客说出"震惊于美国民众无人因轰炸东京而抗议",接着太不久就是大杀器制造成功科学家们的兴奋狂欢,也…
---
那个肯尼斯尼克尔斯,没搞懂他跟奥本海默什么仇,倒是有格罗夫斯把外套丢给他"拿去干洗",所以他是另一个版本的施特劳斯吗?另外经由搞垮奥本海默,给支持他的格罗夫斯一击,借机上位?但感觉电影里将军是军方总负责人,他具体分管洛斯阿拉莫斯,那么恶狠狠的"洛斯阿拉莫斯有苏联安插的间谍"就是忠于祖国的悔过反省?但如果这么说,也该治他个不查之罪,为嘛后续他还能主导参与对奥本海默的审查?这个人物线索我是真没整明白,甚至可能把几个人混为一谈了。
---
杜鲁门的掏手帕"还轮不到你反思""别让我再见到那个爱哭鬼",都挺妙,不过这都可算是本尊的功劳,诺兰编不出的精彩哈哈哈。
"划掉京都,因为我在那儿度过蜜月"够犀利,演员做足功课的经典临场发挥,诺兰不该漏掉的精彩台词。
---
为嘛奥本海默听证会上,质询那位非要逼问奥本海默使用原子弹的问题?确实在临近结尾处来个刺激奥本海默的小高潮。但以质询者支持推动氢弹研发的立场,为嘛要谈论原子弹的威力?
---
开场的毒苹果(书里说其实不是氰化物,吃了充其量也就跑肚拉稀的效果),书里看着怪,节奏紧凑的电影里看着就更怪,面对核弹研发和听证会的压力,奥本海默情绪都超稳定的,怎么也不像有过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前后实在衔接不上。不过看到了个"制造以及阻止原子弹事件小预演"的解释,还蛮棒!
---
虽然不满整个施特劳斯那条线的情节刻画,结尾落至此处还是给故事加分了。以现有素材,诺兰的故事结构可谓最优解。和爱因斯坦的三次会面四场戏,无论台词本身,还是推动情节的功能性,以及对白之间的遥相呼应,都还蛮妙。以相当流水账的普利策奖原著为基础改编,也怪不容易,(可同样并不精彩的原著,林聚聚可是写出了《汉密尔顿》呢~)。
结构还是精彩,人物还是空洞,依旧那个诺兰,底线比绝大多数导演高,天花板依然难破。而且感觉他会为结构,为悬念,为制造戏剧性,牺牲人物刻画。谁说这是现在最好的导演,我跟谁急!
---
真是对配乐相当不敏感,除非做到新版《西线无战事》声声敲击心房那么出彩儿。朋友抱怨配乐铺太满,我就…还好~。
---
男主一直反思忏悔,不太理解日本不上这个片子(也有说不一定不上,日本院线上进口片一向迟缓),我甚至吐槽只拍了奥本海默看录像后的反应镜头,应该给个纪录片影像展现原子弹给日本民众带来的伤痛。
---
Ps 这两天满世界推荐《烈日灼人》,虽然导演是怀着斯拉夫情节的普京拥趸,拍迫害,这片子可是碾压《奥本海默》。
PSS 一众明星出演下的科学家们可还真都没本尊帅们呢!尤其流传甚广的对比照,本尊眼中的智慧光芒,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