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的雨季
《奥本海默》是我从去年就知道的一部影片,看之前没有看任何的背景科普,就带着高中生的物理学常识和大学生的历史知识走进了电影院。贯穿影片的主线是奥本海默的听证会,连带出他青年的求学以及整个曼哈顿计划的进行,叙事上比较好懂,没有明显感觉跟不上电影节奏的尴尬。除了后半段听证会推理的部分需要反复看几遍之外,跟下整个电影几乎没有困难。
毫无疑问,基里安墨菲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奥本海默。他的身上总是穿着得体的西装,带着圆顶礼帽,在黑板上演算时小提琴奏响的古典乐勾勒出他的优雅和作为一个物理学天才的游刃有余,然而诺兰更想展现的不是奥本海默天才的一面,就像军官莱斯利格罗夫斯说的那样,优秀在你们这些人中不是优点。诺兰想表现的是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这个谜一样的人,是如何像原子弹毁灭世界一样走入自我毁灭的,而答案是,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向毁灭的。这个问题就是影片最后的听证员之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警惕氢弹的?(氢弹不是原子弹,但同样是一种足以毁灭一切的力量,象征着奥本海默与不可知的庞大力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奥本海默道德困境的来源。他像普罗米修斯,带来了火种却也带来了毁灭的可能。)奥本海默回答,是从我知道这可能不受我们控制开始。(具体台词可能记不清楚了,但大概是这个意思)但是根据路易斯施特劳斯的叙述,奥本海默从曼哈顿计划伊始就明白他们会有武器的制造权而没有支配权,但他依然说服其他的科学家参与实验。两种叙述,究竟谁是对的?奥本海默就不会对自己撒谎吗?他可以说服任何人,也可以说服他自己,他可以说服他自己他一开始对此并不知情。奥本海默在原子弹制造完毕后,对反对投放原子弹的意见不置可否,并参与炸弹投放的地点选择会议,但是在确定之后,他又表现得十分痛苦,十分动摇。所以,究竟是谁让奥本海默走向毁灭,这个问题是未知的。影片中一个科学家曾经对他说:“我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奥本海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本海默的悲剧具有普遍意义,就像哈莫雷特一样,他代表了一种神秘,代表着一种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预测,诺兰也许刻意在剧中进行留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奥本海默究竟是在哪一刻认识到自己变成了死神,从而走上自我怀疑和毁灭的道路的,是在曼哈顿计划前?是在曼哈顿计划中?是在被施特劳斯设计时?都有可能。至此我觉得有些可悲,人无法了解宇宙,甚至连自己也没法完全认清。
每一个寓言中,都有一个智慧的老者来为主人公指点迷津。在本片中,已经退居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成为寓言中的智慧老人为主人公指点迷津,在链式反应可能燃烧大气层时,奥本海默请求爱因斯坦再帮自己算一次,爱因斯坦的回答是:“如果是这样,你就要保证这件事情不会发生。”(具体怎么说的记不清了,意思就是如果会燃烧大气层,那么你就不能让武器被发明出来),但是拒绝了帮他再算一次。在奥本海默被指控时,爱因斯坦专程来告诉他:“我离开了我的祖国,再也没有回到那里。你这么爱你的国家,你的国家却这么对你。你应该一走了之。”这一幕幕就使得这个故事更加具有寓言意义,在不可知的人生中是否有一个全能可知的存在呢,他/她使我们走出迷雾,奔向光明大道。也许他/她有另一个名字,神。
本质上,奥本海默是一部传记片,但诺兰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如何发明原子弹等一系列硬核过程上,反而更加注重的是奥本海默的情绪和心理,一方面这有些遗憾,比如说我们想更多地看到出色的物理学家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这项工作的;但另一方面却展现出了奥本海默灰色的、复杂而神秘的内心世界。天才有很多,他们可以按部就班地生活并且取得世俗的成功,而另一批天才总是更具有话题度,他们不循规蹈矩,他们的梦里可能有宇宙爆炸的声音,可能有原子和分子的模样,可能被上帝暗示过人类生命的全部意义,但是在醒来的一刻又付之于枕席,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就开始变得混乱以至于他们无法打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无法照料好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又何止是天才?我们能不能照料好自己的内心世界呢?
影片中,原子弹试爆的前夕沙漠突然下起了大雨,而看完电影的我在回家的路上也遭遇了北京几年来很少见的秋雨,或许是这几年雨水比较少的缘故,我突然觉得自己和影片中的人事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奥本海默的悲剧究竟从何时开始?也许从他试图用注射了氰化钾的苹果来结束导师的生命的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就进入了雨季,永恒的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