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的叙事方法很像长安三万里,主体都是主角被兴师问罪后的主观会议,当然诺兰出手自然少不了代表性的非线性叙事,整体穿插着奥本海默的审判会、斯特劳斯的听证会和过去的回忆三个场景,而且通过剪辑打的很碎,奥本海默和斯特劳斯的视角记忆碎片式的分别用彩色和黑白的画面来区分,(有同一幕彩色和黑白画面出现了差异更有种罗生门的感觉)观影门槛要比长安三万里高不少。
抛开了以往诺兰场景惯用的大场面,影片选择了用三个小时几乎一刻不停的文戏来密集轰炸,台词之密集,出场人物之多,还有时叫名有时叫姓极大地增加了理解难度,但是也给观众徐徐描绘出了上世纪中期那个虽然有战争,但是物理学群英荟萃群星闪耀令人神往的时代,光出场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都有接近两位数,更遑论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森堡这样的物理学宗师了。
诺兰的另一大杀手锏是音效,出色的音效在本片中不是锦上添花,反倒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原子弹爆发时的画面和音效分离,此后时不时出现的密集跺脚声和核爆声都在描绘奥本海默在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后遭受的道德折磨。说到表演,基里安墨菲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不仅是长相相似,他自带的阴郁气质更神似真正的奥本海默,也让他很轻易地在影片一开头就给我们展现了奥本海默口直心快、自视甚高、年少轻狂、正直爱国却又风流倜傥的形象。
作为罗辑式的铸剑人,奥本海默的心理又是复杂的,或许他研究原子弹的时候期望用它来终结战争,又或许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名望;或许是害怕泰勒研发出氢弹后超越自己的名望,又或许是自责与悲悯让他极力阻止氢弹的研发,影片并为揭示出奥本海默真正的心路转变和动机,这其中的缘由之复杂,或许连奥本海默本人也说不清楚。但是奥本海默早已逝去,但由他开启的“链式反应”仍未结束,在国际局势愈发紧张的今天,核武器到底是守护和平的卫士还是毁灭人类的恶魔还很难说,奥本海默究竟是受万人尊敬的“原子弹之父”亦或是受万人唾弃的“死神”也尚未盖棺定论,这或许才是奥本海默晚年真正的困扰,也将继续困扰手握着足以毁灭自己的武器的人类。
“我已成为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这部影片在今年上映有着特别的意义,整体风格也很像奥斯卡偏爱的类型,或许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就是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