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导演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关于“后果”(consequences)的故事。这群科学家最初的目标是快速结束战争,但这项武器毫无疑问成了政治工具,将世界带入新的梦魇。奥本海默念着“我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摘下护目镜,映入瞳孔的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的爆炸威力,如同天火一样令人震惊。
试爆成功后,在庆功宴上,狂喜的人群和奥本海默幻想中因核辐射沦为焦炭的人体惨状交替出现。这一段精彩的表现蒙太奇,生动地展现了奥本海默对“后果”的惊恐。喝多了庆功酒呕吐的人、激动的观众,一张张尖叫的脸塞进他的视线,恍惚间他看见悲惨也是相似的样子。
奥本海默拥有惊世天才,但电影无心展示一位完美的英雄,奥本海默的才华匹配了他的自负、骄傲、不愿容忍愚蠢。极强的组织能力使他可以迅速发动一批科学家投入原子弹的研究,且在极大的压力下干成了。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得成,但对这项武器的后果完全无力掌控。他做了一个死亡按钮,但按下的权力由不得他控制。奥本海默后续并不支持继续投入氢弹的研发进行军备竞赛,企图用自己的影响力防止世界变得更加疯狂。叠加上他过多“左”的因素,在战后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加上施特劳斯的设计,不得不为自己没有通苏叛国在听证会上屈辱地剖白。
电影叙事的展开是围绕着2次听证会,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奥本海默是在叛国的指控中企图清白,而施特劳斯的听证会则是为了在政坛平步青云。施特劳斯内心自卑、记仇,兼野心大,刁滑狡诈,也行这是政客常见的品质吧。对设计奥本海默的安全特许停发一事,出于记恨和嫉妒。毫无疑问,他虽然担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但奥本海默及他身边天才的世界,他从来没有踏入过,前者永远视他为门外汉。奥本海默对他的公开嘲讽,让他在大庭广众下暴露自己的无知,这绝对戳中了他的痛点,使其恼羞成怒。
电影使用黑白、彩色两种色彩,时空交叉地剪辑在一起。不难发现施特劳斯这个老政客出现的时候,电影就变成黑白,在奥本海默的经历中,就都是彩色的。我倾向的解读还是紧扣诺兰导演的“后果”论。彩色是我们随着奥本海默感受到的种种,黑白是这背后科学界未曾细想的政治,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沉重后果。科学的后果往往不以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怀抱着宇宙星辰的一群顶尖人才,挥汗如雨时,也无暇想像另一面的政治之争是如此晦暗无情。我们随着电影共情着男主,但事实是,单纯地从作为科学家的奥本海默去细述种种动机、发展、结局仍是片面的。背后这必然的、黑白的一面,在他没注意的时候确定地发生着,且把他深深地卷进去,交替不断,混和在他看到的事实之中,并深刻影响了他本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