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横空出世,但是很难不想到横空出世。特别是看到曼哈顿计划的奢华条件,想到大漠戈壁风餐露宿的解放军战士和知识分子们的时候。
诺兰拍场面什么的我都没担心,从敦刻尔克我担心诺兰的历史态度。他更多关注的是他的艺术表达,但我更关心历史如何呈现。
好吧让好莱坞电影反思麦卡锡主义已经进步很多了,但是把一个历史政治背景弱化为个人之间的矛盾我觉得还是有避重就轻之嫌。诺兰的电影一直给我一种过度炫技言无其实的毛病,这里也不意外。我根本不关心奥本海默的私人恩怨,他是不是冒犯了施特劳斯,检察院听证会的扯皮,但是这无聊的恩怨居然是电影的大头。
奥本海默的反思不是日本人变态圣母式的,是一个象牙塔里的人看到自己造出的武器的巨大威力,是理论碰撞到现实的冲击。但就事论事,日本帝国主义挨原子弹完全是咎由自取,是一亿玉碎的理所应当,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用原子弹这种终极的武器,才能击碎法西斯主义疯狂的黑暗。虽然美国是出于抢占胜利的动机,但从日本角度来看,他们的罪恶匹配的上他们的苦难,不挨原子弹,就等着苏军和美军登陆本土,二战后期军纪崩坏的两个军队登陆日本本土也许真的可以让大和民族消失在世界上。
日本人拍的奥特曼把军备竞赛理解成流血的马拉松,这是冷战的逻辑。奥本海默像叶文洁一样点燃了核武器的大火,开启了这场马拉松,却无法控制他,最后还被麦卡锡主义迫害。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我们面对着新的冷战,但是要超越冷战。奥本海默的故事本来是一个绝妙的反思美国的机会,但是降格为了所谓的俗不可耐的人性纠葛,实在是不能不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