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不少电影,每次对不同的电影都会有自己的不同感触,但是这次是第一次有机会坐下来,好好回味今天上午看的电影并写下一点自己的感触。
《奥本海默》,一部人物传记体影片,起初听说诺兰的这部电影,我其实并不清楚奥本海默是谁,就去百度简单了解一下,发现他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带头研发出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我对他的印象到此为止,知道今天看完了整部影片,我才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在后文会详细介绍),我认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部传记确实起到了介绍人物效果。对于诺兰,我也知之甚少,只是大概看过敦刻尔克、盗梦空间,也是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罗伯特帕丁森,才非常关注《信条》这部电影,并且看了好多遍。
对于这部电影,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奥本海默心理情感的感受,简单来说就是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奥本海默,通过感同身受来获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第二:对于配乐的感知和理解,我本身就对于电影配乐有很浓厚的兴趣,《信条》的背景音乐我私底下也一直在听,真的臣服于诺导电影中音画结合,堪称视听盛宴,所以背景配乐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一点。
刚才看了Tim采访诺导的视频,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您如何用相机制造出紧张感?”诺兰回答的大概意思是这部电影的摄制方式是想进入奥本海默的脑中,从他的视角叙事,所以经常把相机放在他肩膀后的角度来拍摄,在这种视角下,要么用广角镜头来显示他所处的环境,要么用长焦镜头,欲意是想让观众以奥本海默的视角,捕捉到他看见的一些细节。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细细品味上午观影时的画面,感觉确实是这样的,大量这样的镜头很容易让我带入奥本海默,大量“怼脸拍”把更多脸部细节呈现出来,让观众更容易觉察到他的心理状态,从人物情感的感染力来说,我认为这部是我近期看过最富有情绪感染力的传记体影片了。
配合背景音乐和一些重点音效来感受奥本海默的心理;影片开头奥本海默在学校似乎并不开心,混乱轻浮的音乐与时不时在脑海里闪现的画面衬托出了这一点,然而在奥本海默回国后在自己求知若渴的学生面前,配乐开始富有生机,开始有自己稳定的旋律,不再漂浮不定,更加富有旋律,这代表了奥本海默内心的和谐,与他对学术纯真的着迷;而后当科学家的知识力量慢慢转变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定时炸弹,配乐又回归chaos,在他的脸上再也没有发自内心的笑容;当最后揭晓他与爱因斯坦的谈话内容,配乐又柔和起来,仿佛一切谜团都解开,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凯蒂一直让奥本海默反抗,但是他始终没有行动,反而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了;爱因斯坦说到:“不是你得了奖,而是大家得了奖;你成名后,他们把你击垮、说的一文不值,而等你老了,他们又给你颁奖,称赞你的丰功伟绩,大家都是这样罢了...”听完这一番谈话,我突然明白,爱因斯坦应该也经历过成名、打击而后又被捧起的事情,他可能已经看清了一切,所以才告诉奥本海默这番话,这也是他在经历各种审讯而不精神崩溃以及不做过多反抗的原因吧...
兜兜转转花了一个多小时写了这么多也算是记录下我此时此刻的一点想法,没有什么总结性的话语,希望以后回头再看这部电影,能有更多的感想吧,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