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

电影横跨了20多年的故事,前半部分内容集中于各种镜头的切换,以及大量对话的呈现,出现的人物也比较多,整体节奏是比较快的,后半部分内容主要篇幅集中在原子弹爆炸后奥本海默作为成功人士出席各种活动场合,以及到后来被审问、被算计的悲惨结局。整个电影看下来虽然有3个小时,但是全程都非常紧凑,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也都特别干净利索,没有一句废话,人物对话的信息量也很大,稍不留神就容易错过了重要信息。

首先是电影的拍摄手法让我觉得特别新奇。电影的主角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诺兰导演没有对原子弹有过多的铺垫,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奥本海默重要人生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在呈现方法上,导演也用了黑白和彩色两种不同的画面呈现效果。彩色部分我觉得更偏向于是从奥本海默的主观层面出发,以奥本海默的所见所想来描述他所经历所发生的事情;黑白部分就更偏向于站在客观事实,从一个更高视角出发,来呈现不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样黑白和彩色两种画面的交织,加上故事的发生也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被打乱了穿插着进行,就让整个电影增加了更多的戏剧性和细节冲突。

电影对于细节的处理也特别出色,有几处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处是发生在原子弹爆炸时对于奥本海默的表情特写。在原子弹爆炸瞬间,整个画面是静音了的,画面中只留下了爆炸后升起的巨大的蘑菇云,隐藏了本应呈现的巨大的爆炸声,奥本海默是在静默中等待着爆炸的结果。而对于奥本海默的面部表情也分别进行了5次特写,他的眼睛是由正常到逐渐瞳孔放大的,呈现出他由一开始的沉着冷静到难以置信到兴奋的微妙的心情变化。第二处是电影中两次密集的脚步声的对比。一次是原子弹研发成功前科学家们进行思想碰撞时的激烈讨论,身处中间的奥本海默感觉“头要炸了”的那种快崩溃的感觉,是用密集的脚步声表现的;另一次是原子弹投放到广岛后,奥本海默作为成功人士要出场演讲时,群众的欢呼声和密集的脚步声与他内心的痛苦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深深知道原子弹的危害性,因此不希望原子弹被投放使用。第三次是奥本海默与妻子“要不要把床单收进屋里”的约定。一次是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奥本海默给妻子传递信息是“要把床单收进屋里”,因为不能透露结果,所以只能隐晦地这么表达;另一次是奥本海默被审查时,被逼问对于当年投放原子弹的立场,他对妻子说“不要把床单收进屋里”,暗示了他在政治立场上的被动无奈的结局。

电影在选角方面也是相当成功的。饰演奥本海默的演员基里安·墨菲,近乎完美的呈现了奥本海默从青壮年时期到中老年时期的复杂多变的情感和心路历程。在电影中奥本海默的形象大多呈现的是一个在大帽檐下深邃的脸,通过电影打光手法呈现的明暗面也更突出了这个人物的神秘和坚定。还有一个配角演的很精彩的是饰演审查机构一方律师的演员(暂不知道名字),作为被原子弹委员长施特劳斯指派去逼问奥本海默的律师,他句句倒逼不留余地,坐的姿势也由一开始的淡定靠着座椅到后来的微微前倾,他在此处与奥本海默的对话也是非常精彩的。

一直觉得这种传记类的电影是很难拍的,但这部电影看下来我觉得至少是成功的。无论是从拍摄和剪辑手法、大量对话式的情节、黑白与彩色画面的交叉叙事方式、镜头重组式的逻辑方式,甚至包括电影中配乐的运用,都让这个电影充满了可看性。电影最后在对于奥本海默的审查片段呈现后也有了一定的留白,甚至于前一秒我还沉浸在奥本海默被审查的紧张情绪中,下一秒钟突然电影结束了,直到影院里面的灯亮起,我还跟身边队友说了句“啊?这就结束了?太突然了”,才慢慢缓过神来,甚至于内心里产生了想要二刷的冲动。这样的题材确实称得上是值得二刷的良心电影了!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