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非常值得在电影院看, iMax最佳.

下面说一些感想.

诺兰近几年拍过一些任性电影. 比如《敦刻尔克》不管专业人士如何赞誉, 但我真不喜欢. 比如《信条》, 纯粹是为了炫耀一个概念, 生搬硬套出来一个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而《奥本海默》就显得“正常得多”, 它有完整故事线, 镜头语言很成熟, 没有故弄玄虚的剪辑, 没有造“概念”.

它仅是一部成熟的传记电影么? 显然不是. 电影的实际试听冲击力远远超过了一般电影. 对, 我想说的就是, 这次诺兰把什么东西玩出了新高度, 答案是: 声音.

我所说的“声音”包括了配乐和现场声效. 因为实验电子音乐的运用, 两者的边界也在逐渐模糊, 有部分已经相互融合了. 在观影中已很难分辨哪些是真正的配乐, 哪些是效果音.

电影里随时都充斥着音乐和效果音, 它们一直在推动着画面前进. 这些“声音”使用的时长应该是他所有电影里最高的.

“声音”, 在电影中也起到了衔接剧情的作用. 比如电影前半部分出现了几次震耳欲聋的轰隆击打声 (其实是在奥本的脑海中), 在当时的场景里这个声音显得莫名其妙, 到电影快结尾时才知道这个声音从何而来. 这是用声音来强调这个倒序结构. 我之前没有看过电影这么拍的.

“声音”也可以用来表达抽样的概念. 比如 Ludwig 的电子乐里充满了速度变奏、螺旋上升、低频跃动等等动态感, 它极大加强了观众对原子链式反应的感知, 也增加了人们心中的不安感.

在这部电影里, 观众对声音的关注远超其他电影. 声音以什么形式出现, 什么时候出现常常违背了观众预期, 所以它才显得重要. 就类似于在恐怖片中, 观众不知道恐怖镜头什么时候出现, 以什么形式出现, 一旦这两点违背了观众预期, 观众就会有心惊肉跳的紧张感. 看过《奥本海默》的观众知道我在说什么.

诺兰这里制造出的”视听效果“和好莱坞工业的”视听效果“有很大不同, 诺兰没有使用任何刺激性的画面. 他用强烈的声音和光线营造出的氛围, 我认为对他自己而言又是一点小小的突破.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