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心里上实在太过于震撼以至于暂时想不到一个贴切的标题来形容这部前所未有的伟大电影,于是就化用了片尾让人毛骨悚然的这句台词。
回到正题,三小时观影结束后,意料之中诺兰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超高水准,,但完完全全地突破了自己之前娴熟而且吸引观众眼球的各种技法,却是我始料未及的,如果让我用两个词语来概括,那整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错综和深刻,非常喜欢电影蒙太奇的开场,阴雨绵绵的意境中,配合着悠扬的旋律,量子世界美得让人窒息的画面勾勒出整部电影堪称完美的视觉听觉的惊鸿一瞥,基莲深邃的眼眸透露出奥本海默心灵之复杂与脆弱,然后是诺兰风格的一段交叉剪辑,让人不觉得融入电影其中,不像前作《信条》那般开场就用紧张的鼓点调动观众的情绪,也不像《敦刻尔克》渲染一种寥落孤立无援的氛围,,开场呈现出来的,是奥本海默最初相识的那个曼妙的物理学世界,不受政治,战争所沾染,也是他真正的天赋所在。直到结尾处,我们才能知道导演的真正用意,在现实的变故中,无论是有意无意,奥本,物理学,乃至整个世界,都要承受原子弹诞生的巨大后果,科技之于人,究竟该如何利用,诺兰将这一主题从信条一脉相承,只不过这一次,他将重心转移到纯粹的电影中,使全片更具有其他传记片没有的美学色彩和深度探讨的结合。
第二个小时的叙述主要集中于原子弹的研发过程,尽管我事先也做足了功课,但观影途中还是会感觉到台词有一些应接不暇,人物大概认全了80%,好在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很明显,想彻底看透奥本海默,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还记得之前看信条时,凭借自己多年的阅片量在第一刷就把故事捋顺了八成,但奥本海默中,许多含义却隐藏在句子深处,可以说每一句话都似乎别有深意,不过纯粹看故事诺兰倒并没有设置什么门槛,整体节奏非常的舒服,算是诺兰和一部优秀传记片的正常发挥,比较出彩的地方则是电影完全以奥本自己或者施特劳斯的视角拍摄,让人有非常强的代入感,不自觉地以奥本海默本人的身份思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诺兰是希望观众能在看完电影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通过电影直接给出某种答案。
全片最重磅的核爆比我预计的早了许多,在几乎如同在电影院里被核弹现场打击之后忍不住看了一下时间,竟还有近五十分钟,然而这最后的一个小时才堪称全片最重要的部分,与政客斡旋,和亲人朋友错综复杂的关系,彻底立住了奥本海默这一个集能力,责任,脆弱于一身的天才形象,但是不知道此时感觉经过了漫长的文戏轮番轰炸之后,大脑实在有点坚持不住,还是说自己已经被完全带入了奥本的故事,在一大段庭审的戏中,内心感到非常的焦躁不安,之后又经历了许久,当奥本海默终于被平反,人们以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时,影片来到了尾声:我们的确毁灭了世界。不论如何,历史已经写就,剩下的便看人类如何折腾自己了,一种无限恐怖的惊悚感涌上心头,所幸,在这个现实中,我们活到了现在而没有死于燃烧的大气层,但是未来如何发展,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