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的《奥本海默》注定是部富有争议的作品,就冲它那一反常态的沉闷叙事,仅有一次的爆炸场面,便足以让很多大场面爱好者给它打上“不诺兰”“差片劝退”等标签。事实上这片不过是有一定的观影门槛而已,该整的活诺兰一点不少安排。01验收没了诸如“钳形时间”、“分层梦境”等高阶概念,诺兰会如何高端整活?首先还得先看影片的定义,对于不爱看过多对话的观众来说,它百分百是一次催眠体验。对于爱看人物传记但不太懂诺兰路数的观众来说,它顶多是一部另类但略显枯燥的传记片。而对于诺兰来说,它可以算作一个阶段的汇总验收以及实验成果沿用。
换句话说,《奥本海默》不是一部循规蹈矩的电影,它的主人公奥本海默也没有观众想的那么简单。影片的人设、叙事、氛围具有太多过往作品的痕迹。首先是主人公奥本海默,拥有含蓄且理性的性格,搞研发时是十足的理性派,而私人感情则颇有问题,这个人设细品之下和《盗梦空间》的主人公柯布有不小的相似度。而《奥本海默》所展现的多条故事线不仅是在拆分解析主人公,更是在用桎梏般的听证会和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做双重打击。尤其是奥本海默完成原子弹实验后的一场戏,满屋的人群为之喝彩,而奥本海默就像是身陷其他空间一样,对周遭人群的喝彩和群情激昂充耳不闻,看见的不是核爆后的狼藉便是遭受核爆荼毒后的众生相。这只是个小插曲,观感却不亚于《星际穿越》主人公库珀身陷四维空间的那种绝望和疏离感。对主人公的拆解从温水煮青蛙式的层层施压到各种灵魂拷问和接踵而至的百般刁难,从人物内核和作品精神确立的角度来看,它首先是出于对传记片的合理开发,其次是对《盗梦空间》中潦草带过的道德拷问做了一次精神闭环。升级这回事放在别人那里,大体上是以概念缝合和内核杂糅为最优选择;而诺兰则是放弃所有不适用的概念和特效手法,从主人公的人设出发大做文章。讲道理,这手法是真内行也真的很诺兰。02延续科技是把双刃剑,诺兰对此大约是屡试不爽。继《信条》借时间回流带出反物质和熵之后,终于轮到了量子力学和原子弹。尽管从现在看来《信条》和所有诺兰作品相比都不是一个赛道的,就因为它虽然整活整的飞起,但本质上是一部没有内核的作品。然而在一些精神特质上,《信条》和《奥本海默》可谓一脉相承。就像《信条》的主人公在影片开头面临的测试一样,当他被抓后选择自我牺牲用毒药结束一切。
而《奥本海默》在这一命题上更绝,它表面上给出的是一个官场倾轧的困局,实则是把奥本海默推到要不要殉道的风口浪尖。不仅既定意义上的政敌对他多番算计,他本人在原子弹实验成功后还深陷责任感带来的精神痛苦。相比之下《信条》虽然在人设和基本盘上玩的略花,把主人公和男二号尼尔打造成一种近似双生的状态。并且最终让尼尔为大局做出牺牲,从设定来说是对湮灭设定和牺牲命理的双重闭环。这也导致了《信条》在逻辑上能够自洽,但作品深度显然不及《星际穿越》等片。《奥本海默》借用《薄伽梵歌》的名句为这部压抑的影片拉开了真正的序幕,同样也给奥本海默的生涯奠定基调。就像电影所阐述的那样,科学家对于美国政府而言不过是工具,禽尽弓藏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这一群体。像奥本海默这样为结束二战祭出杀手锏的功臣,照样要因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不拘一格的处世态度承受来自上级部门的压力。这种一眼可见的桎梏如果局限于《奥本海默》,仅仅是勾勒人设的浓重一笔。而结合《盗梦空间》等片来看,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落地,对人物的命运也好困局也罢,脱离了钳形时间这类相对飘渺的高阶概念之后,将以往探索得来的精神内核做一次汇总展现,这次升级足够硬核。03诺兰&悲观主义《奥本海默》这样的影片注定难寻一丝快感,尽管它节奏有条不紊,整体观感仍不免有些压抑。对于不熟悉诺兰套路的观众来说,这场内核丰富的视觉盛宴真心不太受用。并且看完《奥本海默》大概率会不太能接受诺兰的风格,就冲他几乎与生俱来的那股子悲观主义。无论是《盗梦空间》主人公柯布无时不刻对亡妻梅尔的愧疚感,还是《星际穿越》主人公库珀即便临危受命也仍是带着对子女的愧疚远赴太空执行任务,这些诺兰电影中的主人公无论有多特立独行,终归是要带着内疚感去经历一切。如果说《盗梦空间》给观众带来的观感是层层下坠一般的失控感,在观影的过程中只能伴随柯布的计划执行去感受每一层梦境的不同感触,《奥本海默》就是一场逐步分割直到支离的坍塌之旅。无论是对于原子弹爆炸这一仅有的大场面,还是对奥本海默本人的精神崩塌,这种逐步产生的坍塌感是非常有质感的,正如同全片从未正面描写二战,却仍能把战争带来的阴霾勾勒的入木三分。也许对于观众群体来说,注定是深刻向左畅快向右,《奥本海默》这样的佳作无论何时都值得耐着性子一睹,就冲这份建立在沉默之上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