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那天就看了电影,今天才写影评,因为这部电影虽然看的过程很有吸引力,三个小时的剧情节奏快,信息量大,完全不会走神,但看完之后并没产生什么感想。我之前以为是叙事过于碎片化的原因,这几天看了网友各种各样的点评,了解了更多的历史背景,才逐渐产生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首先是电影对时代背景描述非常不到位,只是简单讲了下奥本海默和康米的关联,但对于二战前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共运产生的关系,战后美苏冷战时期核威慑阴影下的社会氛围,以及由此产生的麦卡锡主义并没有明显的提现。电影中施特劳斯把爱因斯坦不搭理自己错误的归因于奥本海默的针对,而真相是他们在聊更重要的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诺兰也反了同样的错,在叙事上过于注重施特劳斯和奥本海默的个人恩怨,而淡化了更重要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我猜诺兰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完全聚集在奥本海默身上,所以着重介绍和主角直接相关的朋友和敌人,对其收到打压的深层原因做了模糊处理。
关于核武器的影响,电影最后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对话表达了他的想法:核爆炸的确造成了“链式反应”——大国之间的竞赛将会毁灭世界。然而相比于两个原子弹杀死的几十万人,其他常规武器仅在两次时间大战就杀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人。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在前线的战壕死于机枪或坦克,在城市的楼房里死于导弹或无人机的轰炸,在防空洞里饿死/冻死/病死于交通瘫痪,基础设施被毁,能源物资的缺乏,相比死于核战争不仅概率更高,死的过程更痛苦,而且同样死的毫无意思,一名不值。而核武器问世以来至少在几个大国之间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大幅降低了我这样的普通人成为炮灰的概率,即使发生核战争也能让我死个痛快,从这个角度说核武器完全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伟大发明。
至于奥本海默所谓的“I Believe we did.”的确是很棒的台词,但人类自我毁灭的进程早在核武器问世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如果这部电影在10-20年前出来,我可能会给出更高的评价,然而在2023年这个时间上映,我的感受是:人类会毁灭这种事情还用你说?老子早TM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