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知乎 @段小草 原创撰写,如果你转载或参考本文,请至少留言让我知晓。
看了两场 IMAX 奥本海默,甚至还想再三刷。真的挺好看的,我不觉得这是一场枯燥、常规、炫技的电影。相反,这部电影的结构很完整,人物塑造很到位,长篇对白的文戏更是加分项。
有人说除了核爆以外电影没有什么大场面,没什么意思。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精髓恰恰在文戏而不是核爆中。结合我对电影的记忆,回来以后查询了一些资料,补充记录如下(因为电影没有流媒体版本,所以一些具体的台词可能有出入,只是大意):
电影的时间线其实并不复杂,电影真正的顺序拍摄其实聚焦在两个场景:一是奥本海默的闭门听证会 (1954年);二是施特劳斯(Lewis Strauss)在参议院的听证会 (1959年)。
而其余所有的时间线都是基于两个这主要人物的回忆视角(或者说分别在听证会上的讲述视角)。彩色是奥本海默的:
黑白是施特劳斯的:
1959 年,参议院就施特劳斯的商务部长提名举行听证会,这一激烈的过程被《时代》杂志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激烈的总统提名确认之战”。提名最终被否决。
在两人产生交集的一些回忆中,剧情会以彩色、黑白两种形势重复上演,但其中所蕴含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影中涉及的其他几个主要的时间线:
奥本海默的求学历程(在开篇快速地进行了介绍,不过通过这段经历引出了老师布莱克特、拉比、玻尔、海森堡几个重要人物)
奥本海默回到伯克利教学(实验物理学家劳伦斯,左翼活动,琼和凯蒂)
曼哈顿计划(1942年到1945年),奥本海默去找爱因斯坦询问计算结果发生在这期间
高等研究院(1947年,施特劳斯),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湖边谈话
出口同位素的听证会(1949年),1949年6月在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就放射性同位素出口问题听证会上发言,与施特劳斯结仇;
1963年12月2日,约翰逊总统授予奥本海默费米奖
电影其实对奥本和爱因斯坦的私人关系进行了比较大的改编,诺兰导演在采访中 承认把一些不属于爱因斯坦的历史安放到他头上,因为爱因斯坦是大众更知名的科学家。
“I shifted that to Einstein,” Nolan toldTheNew York Times, because “Einstein is the personality people know in the audience.”
我们先来说电影里提到他们的交集:
1、爱因斯坦在湖边谈话时说,当他最初到加州理工的时候,奥本和其他科学家为他办了欢迎式,并向他颁奖。(台词还说:这个奖不是颁给我的,而是颁给你们的)。这一段只发生在对话中,没有拍摄。不过,在历史上,这个情节应该发生在1931年 。
2、1943 年(推测):奥本海默去普林斯顿向爱因斯坦询问链式反应是否会毁灭世界。此处也有一个人物,陪爱因斯坦散步的是天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 ,爱因斯坦在电影里说哥德尔即便在普林斯顿也会怀疑纳粹向他的食物下毒,而实际上,哥德尔最终的确绝食而死。可以参见毕导这两天刚做的视频了解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
3、1947年: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在高等研究院湖边谈话,这个是电影的主要场景,反复出现,后面会着重分析。(注意:电影以湖边谈话结尾,但湖边谈话其实发生在1947年,当时爱因斯坦就预言了奥本之后的一些经历)
4、1954年:奥本海默都闭门听证会后回到家,在家门口遇到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奥本说,如果你的国家这样羞辱你,你可以离开(反映了爱因斯坦的无国界属性);奥本也是在这里说出了那句名言:Damnit, I happen to love this country. (不过这句话真实存在,但电影中也作了场景的化用 )
奥本与爱因斯坦也确有不少交集,但可能不像电影中的演绎。
爱因斯坦从湖边离开时,面部表情非常沮丧。奥本对爱因斯坦说了什么,几乎困扰了斯特劳斯一生,甚至成为他与奥本结仇的最初导火索,也极大地推动了剧情发展,这句话直到电影结尾才揭晓。
观众其实都知道奥本说了什么。在之前,奥本曾经向爱因斯坦询问链式反应是否会毁灭地球,但根据后来的计算结果(near zero)和实际的核爆实验结果,这样的危险并没有发生。但奥本在最后依然对爱因斯坦说:我相信我们做到了(I believe we didi 大意:我们已经毁灭了地球)。
要注意湖边谈话的时间设定是在1947年,说明此时的奥本已经开始反思军备竞赛。
那爱因斯坦为什么沮丧?我想,可能是因为,爱因斯坦也曾经号召核弹的研发,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曼哈顿计划,但他却是最初推动这个计划的人。他听懂了奥本对前景的担忧后,自己也陷入了同样的道德思考吧。
这也是电影中(我不知道是谁)对施特劳斯说的:他们(奥本和爱因斯坦)可能并没有在谈论你,他们在谈论更重要的事情(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毁灭)。相比之下,斯特劳斯因此而记恨奥本,实在是太小丑了。
目前我看出了两层。
第一个是爱因斯坦与奥本。奥本曾经在加州理工欢迎爱因斯坦,但实际上,因为爱因斯坦后期对量子力学的不认可,当时的奥本甚至1947年到高等研究院的奥本,并没有那么认可爱因斯坦的学术。爱因斯坦却很早就看出了这种变化,他对奥本说,他们同样会这样对你,打压你,再认可你,最终给你勋章,让你讲话,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二个是奥本与施特劳斯。施特劳斯玩弄政治,让奥本参加闭门听证会,「这不是审判,我们只需要否定」。最后,施特劳斯同样倒在了参议院的听证会,同样的是被否定。
(电影中说有三个人反对,但只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JFK,肯尼迪,而且,在1963 年中期,时任总统的肯尼迪在钦佩奥本海默的亲密顾问的敦促下授予他恩里科·费米奖,该奖以这位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但肯尼迪当年 11 月被刺杀,所以最终颁奖的是约翰逊 )
奥本的听证会非常精彩,相比之下施特劳斯的听证会并没有什么气场。毕竟,奥本的听证会是一场被精心设计的「陷害」,而施特劳斯的听证会是一个走过场的表演(只不过被科学家绝杀翻盘了而已)。
在听证会上,检察官的气场非常足,可以说,检察官的询问碾压了任何一个被询问人。泰勒之类「反派」不说,即便是辩护律师、拉比、将军,即便他们都愿意担保奥本的忠诚正直,但也被检察官牵着鼻子走,给出了检察官希望得到的回答。甚至奥本本人,也被检察官逼问地出现核爆幻听,怒吼出「氢弹会导致军备竞赛,就像原子弹那样」
但在这场听证会上,唯独有一个人,战胜了检察官,为奥本赢得了唯一一票,那就是妻子凯蒂。
其实奥本对于凯蒂始终是坦诚的,凯蒂与他也自始至终并肩奋斗。凯蒂的不满,来自于奥本的退让,来自于听证会将奥本的机密档案公之于众,将对奥本的跟踪、窃听,将奥本与琼的关系公之于众,电影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画面——奥本赤身裸体地坐在听证席上。
凯蒂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其实扮演了一个精神不稳定的不称职妻子,包里一直有酒壶。当时连律师都提议不让凯蒂参加听证,在凯蒂参加听证前,律师依然在说她不会来。但是奥本选择了相信他的妻子——「我和凯蒂都是成年人(grown-up)」
凯蒂也没有辜负奥本的信任。在检察官的诱导发文,在检察官的审讯技巧下,凯蒂是唯一一个顶住压力,反客为主,冷静而犀利地指出检察官语句中的错误引导,甚至赢得委员会一席认可。(唯一的反对票是 Ward V. Evans ,他说对奥本的指控是 a black mark on the escutcheon of our country 国家盾牌上的一个污点)
沃德·埃文斯的少数派报告简洁明了,措辞尖锐。他批评 AEC 调查奥本海默的指控,而这些指控早在 1947 年就已经被证明是无罪的。奥本海默“并没有阻碍氢弹的发展,证词中绝对没有任何内容表明他确实这么做了”。埃文斯承认奥本海默有左翼朋友,甚至有共产党朋友,但“证据表明,他的朋友比 1947 年他最后一次被清白时要少”。此外,“他不再像当时那样天真。他有更多的判断力……现在比1947年更好,现在诅咒他并毁掉他的职业生涯和服务,我做不到。”他的结论是,未能清除奥本海默的罪名将成为“我们国家盾牌上的一个污点”。
(因为没有办法拉原片,所以这里的原台词我没记下来,但这场戏实在是太精彩了,我愿意称凯蒂的听证片段为全篇最佳!等有流媒体资源了,我会在逐句地分析这场戏)
上面说到了凯蒂在听证会的精彩表现,其实在洛斯阿拉莫斯,夫人们也非常优秀。奥本让她们承担小镇里的事务性工作,当将军质疑他们的能力,奥本还告诉将军:这些人(夫人们)是这里最聪明的人(大意)。
比较明显的女性角色有两个,一个是接电话的秘书(谁的妻子来着?);另一个是参与到研究中的化学博士。
正如电影里的演绎,这句话出自于印度的《薄伽梵歌》,历史上真实的奥本的确对印度教非常感兴趣 。
外交官乔治·凯南 (George Kennan) 记得曾试图安慰奥本海默,告诉他他在国外肯定会受到欢迎。 “他眼含泪水地回答我:该死,我碰巧爱这个国家。
答:2022年,没错,美国政府正式撤销当年取缔奥本海默安全许可的决定。
2022年12月,在《奥本海默》的预告片发布几天后,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宣布1954年撤销奥本海默权限的决定无效。她声称那是一个“有缺陷的程序”,违反了原子能委员会自己的规定。 “更多证据表明,奥本海默博士在审判过程中受到了偏见和不公平的对待,”格兰霍姆说,“而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的证据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时间仓促,先写这么多,二刷的我目前也只能先记得这些了。
其实你可以发现,即便是二刷,我也没有太在意核弹的研究过程和核爆场景——那些真的乏善可陈,这样的大场面在其他电影里可能更多。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部经过了演绎的人物传记,其冗长的文戏反而更吸引我,随便拉出来一个电影里的配角,都是物理书上浓墨重彩的大佬,这样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才是真正有魅力的地方。
至于电影本身探讨的,政治也好,反战也罢,这里也说不了太多。相信看到这里的人应该没有还没去看电影的吧,总之如果你没看,那推荐去看;如果看过一遍,依然推荐二刷。
以上。
从知乎粘贴过来丢了一些注释和格式,原文见:https://www.zhihu.com/answer/3194414589 备注了图片和一些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