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1

奥本海默:更复杂的


诺兰大师的片子一定要支持,就冲着《星际穿越》、《蝙蝠侠》和《盗梦空间》,曾经因惊艳和震撼而建立起的情怀不能丢,尽管《敦刻尔克》让我乱、《信条》干脆看不懂,咱也痴心不改,何况一部讲原子弹,讲原子弹他爹传记类型的片子本身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好几年前听说诺兰大师在筹拍的时候,就已经期待满满了。

多亏提前打了预防针,知道诺兰不会按部就班讲故事,一如既往地要将时间线打乱;也预习了功课,提前了解了关于奥本海默的事迹,要不三个小时下来,不一头雾水才怪。

就这样,有些对话与台词明显跟不上,想弄清一些细节信息,紧盯着字幕也没用,大师对我等英语小白极不友好,就没想让我们一遍看透,要多刷几遍可能理解得更好。

那么就先换个角度谈观感,我觉得这回大师想让我们看到的是复杂。

时间线混乱,复杂;场景频繁切换,复杂;出场人物众多,复杂;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人物前后言论观点,行为抉择,更是复杂。

相比而言,造一颗原子弹就简单多了,诺兰没有去讲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从理论到爆炸在技术上实现有多艰难,没有描绘广大科技人员为实现这一历程的筚路蓝缕和艰苦卓绝。相反,从无到有建立起试验基地只需要负责人的几句话,提炼铀和钋的过程是奥本海默向玻璃缸中扔几个玻璃球,组装原子弹更像是大家在一块搭建乐高积木,只提到了一个技术难题是有人通过计算误判原子弹爆炸会产生链式反应烧毁大气层,而突出这个我们知道是为了引出爱因斯坦。

我不相信诺兰大师会认为造原子弹简单,同样从无到有,想想我们搞这玩意儿曾经都经历过什么,美国佬条件好一些,但毕竟更是从零开始。如果想突出这块,制造点悬疑和惊悚,再加点谍战或者大场面将戏份做足,以诺兰的编导功力恐怕不难做到,而他并没有这么做,很显然,他另有意图。

他将巨大的篇幅消耗在描述两场听证会上面,消耗在对奥本海默及其身边人的质询上面,消耗在主配角之间的对话和回忆上面,我们看得不明就里,甚至感觉沉闷无聊。

这时我们就该想起电影的名字叫作奥本海默。

在诺兰看来,奥本海默这个名字的重量产生于原子弹的爆炸,但并未止步于原子弹的爆炸,原子弹爆炸后这个人的遭遇和事迹才是他的兴趣所在是值得浓墨重彩去描绘的。


原子弹之父为何会抵制核武器的进一步研制?为何会被国家与同袍排斥,最终被吊销了象征权力和荣誉的安全许可?

诺兰引导给我们去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抵制核武器的进一步研制,影片基本给出了答案,问题主要出在奥本海默博士自己身上,搞原子弹的初衷是为了对付纳粹德国,奥本海默是犹太人,对希特勒恨之入骨,能有机会往仇敌头上扔个大炸弹再好不过,而结果却是扔在了自己并不十分仇恨的日本人身上,关键是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他的态度有些动摇,并开始怀疑自己的初心,这是初步的解释;

整个世界见证了核武的威力,核军备竞赛眼见不可避免并在可预知的未来如火如荼,形势的发展完全不由自己掌控,而自己是亲手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那个人,总得做点什么来呼唤和平,防止世界毁灭,这也是人之常情;

在政客们看来以上两点都是矫情,你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核物理学家,原子弹你搞出来的,它能用来干什么你会不知道?现在想起抵制了,后悔了?有能耐当初别搞哇,简直又当又立。政客们不理解像奥本海默这样一个聪明人会转变得如此彻底,如果排除疯了的可能,他们只会给出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人极度虚伪,想捞名声,或者怕担责,要为自己洗白。

杜鲁门不都说了吗?“博士,人们不会关心炸弹是你发明的,而只会知道它们是我扔的”。

政治家的胸怀果然不同凡响。“我不想再见到这个爱哭鼻子的小青年”,门没关,总统就对这个“小青年”盖了棺。

至于所谓麦卡锡主义,所谓背景调查,甚至政治迫害皆为必要过程和手段,那么被误解、被羞辱、被落井下石,直至与主流分道扬镳,众叛亲离也是必然的宿命,吊销你的安全许可,将你排斥出权力核心又算得了什么?!

因为是路线斗争。

奥本海默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盗火者,是普罗米修斯,却不是政治家,缺乏政治敏感性,甚至可以说缺乏一定程度的远见,电影中就有他提出要向苏联分享原子弹技术以期防止核对抗的言论。

可以说相当幼稚,特别是在政客们的眼中。

战后的历史也可以证明,有了核武,超级大国之间倒不敢直接干架了,世界反而消停了许多,所谓的三战很难再次发生。相比较爱因斯坦看得更透彻些,“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一定是石头”。

奥本海默博士可能没有预见或者不敢相信有一种平衡叫作核战略平衡。

我们不能否认他在推动核不扩散上的努力,作为权威,作为原子弹之父,他反对核武反对军备竞赛的态度与言论有力量,有正面作用,但也只是宣传和教育的作用,阻止不了核竞赛,解决不了核安全。

诺兰用一部电影告诉我们为什么。

奥本海默博士败给了一个叫做政治的对手。

政治的存在是为了调和矛盾,平衡利益,形成共识,当大家的共识是为了造个大炸弹去解决共同的敌人,那么一切顺风顺水,一切资源为你所用,唯你马首是瞻,你可以是大英雄;当多数人的共识变成了有人亡我之心不死,防人之心不可无,牢固树立冷战意识,那么,你唱反调的言行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无论你表现得有多善良有多高尚,你也是拦路虎和眼中钉,必除你而后快。

此时的你站在了政治的对立面,代表的是政治不正确。

就算不在乎杜鲁门,身边的人物也大多站在了博士的对立面,他们的动机五花八门,有为了政治前途的政客;有在专业上狂热想搞氢弹的下属和同事;有靠搜集黑材料罗织罪名吃饭的官僚;甚至博士的妻子,也因博士不反抗不澄清的态度大发雷霆,更因其隐瞒与情人会面的相关信息而丧失对他信任。

真有些众叛亲离的感觉。博士何其难也。

凝聚共识需要的是信任,政治互信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电影中那些挤占篇幅的对话:问询,求证,证实,辩解,反驳,争吵,调侃以及沉默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特别是涉及政治,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互信有多难。

相比原子弹,政治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主导人类社会走向的最复杂最强大最可怕的武器。

在政治机器运转的轰鸣中,个体命运与价值的呐喊噤若寒蝉。

智慧,成功,天才如罗伯特·奥本海默也是一样。

诺兰同情奥本海默的遭遇,对政治的态度或许也是悲观的,他向我们展示政治的复杂,我们通过这部电影也体会到政治的复杂,互信的艰难,有效沟通的不可得,背后却是人心的多变,人性的深不可测。

所以,这是一部体现极强政治色彩的传记影片,也是一部向人们解释政治复杂性的影片。

曾经人类互信互通,建立起通天的巴别塔,上帝有了危机意识,打散了人类的沟通,使人们互相猜忌,毁掉了巴别塔。

后来的人类又发明了政治工具用于聚合力量,达成团结,不过,只要是工具就有两面性,与强大的科学技术一样,可以造福,也可以毁灭,如何认识、掌握和运用这一工具将会是人类永远的课题。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