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是国际禁止核试验日,国内选择在次日上映《奥本海默》我觉得挺不错的。
我忘记是在哪看过这样一段话:科学并非真理,而是探索宇宙和真理的手段之一。
奥本海默作为初步窥探到宇宙真理和洞见人性黑暗的科学家,在他心中早已对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类的命运有了自己答案。人类的价值体系,似乎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可能是一个悲观的事实,也是奥本海默的悲剧命运的基调。
对于原子弹的诞生,我并没有过多了解,但原子弹的首战告捷想必就众人皆知了。
影片没有过多的从原子弹的实战,或者说原子弹的试验成功来讲述故事,它毕竟是一个人物传记类电影,哪怕影片中对引爆过程的刻画已经足够震撼人心。
影片并非用时间作为叙事顺序,所以我把时间重新进行了整理,希望这样回顾《奥本海默》的故事能更加清晰。
一、求学之路
用现在的话说,奥本海默应该算是富二代,而且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富二代,他不仅对物理学兴趣丰富,同时也具备哲学、政治、艺术、语言等多种学科知识。作为犹太裔美国人,他既拥有犹太人聪慧的天资,也拥有美国人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在剑桥学业受挫后改投哥廷根大学继续深造,23岁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美国并先后在哈佛、加州理工以及伯克利大学任教授理论物理。
二、任职初期
担任大学教授期间,奥本海默仍然恃才傲物,不仅对理论物理以外的学科不屑一顾,也开始关心政治领域,进而着手成立教师工会组织、参与工人罢工、资助德国物理学家移民等等,虽然没有正式加入美国G产党,但他的政治立场是十分明确的。影片中扮演他情人塔特洛克的二代黑寡妇就是美共成员,两人的缠绵悱恻也表明了奥本海默在不同立场之间的徘徊。
此外,奥本海默的妻子凯蒂以及弟弟弟媳也都是美共成员,这也让奥本海默成为了美国安全部门重点关注的人物之一。
三、加入“曼哈顿计划”
二战爆发后,德国NC一直引领着国际武器研发趋势,核武器的研究正是他们起的头。随着战争的进展,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开始加紧核武器的研发,此时已经成为物理学翘楚的奥本海默自然是“曼哈顿计划”的重要考察人员之一,然而他的经历严重制约他加入此计划,直到呆萌扮演的格罗夫斯少将出现。
作为实拍狂魔,诺兰自然不会放过“曼哈顿计划”这样的重头戏,他在墨西哥州还原了“洛斯阿拉莫斯”,至于如何演绎真实的原子弹爆炸场景目前他还守口如瓶,我觉得即便是用真正的核武器诺兰也是干的出来的。
四、后原子弹时期
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成功投放后,奥本海默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认为但凡是正常一点的人类,都是在自己研发出能够终结人类文明武器后的正常表现,即便只是徒劳无功。然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眼中并非如此,以杜鲁门总统为首的政治家一心借此建立美国至高无上的国际地位,而平民百姓则为战争的结束欣喜若狂。
原子弹的光芒正是奥本海默的黑洞,其他人的快乐则是他的痛苦。
看电影的时候我也不明白为何安全许可对一名科学家如此重要,所以特此查询了一下。安全许可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国家安全的身份和权限证明,通俗解释假如你参加短跑比赛,但必须裸着去跑,对于奥本海默来说,取消安全许可相当于被剥夺了参与一切有关政治活动的权利。
当然影片最后还来一个小反转,还是诺兰的味道,看着过瘾。
五、关于影片的其他
影片中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有过两段对话,其一是奥本海默表达了自己对核武器可能会毁灭地球的担心,爱因斯坦对此并没有进行探讨,也没有答应为奥本海默进行一次验算以证明核武器的安全,可能在这时候,爱因斯坦已经看透了核武器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也看透了奥本海默终将步自己的后尘。
作为物理学的权威人士,爱因斯坦绝对是“曼哈顿计划”计划的首选之人,然而当时的他已经成为了美国安全部门针对的对象,结合后期奥本海默的境遇,可见爱因斯坦对未来的洞见。
另一段也是爱因斯坦的态度“当他们折磨够了你之后,就会颁奖给你,好像在原谅你的样子,但其实这些举动都只是未了他们自己”。大多数政治家,无非都是为了延长政治命运在做事,施特劳斯如此,杜鲁门政权如此,为奥本海默平反的拜登政权也是如此。当老年奥本海默接过勋章之后,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光芒,可能是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的无奈,也可能是看到人类文明已经毁灭的先知先觉。
诺兰这部电影,只为给观众一个思考的机会,人类生命在延续的路途中,又是否会再次愚蠢到赌上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而再次上演世界范围的战争,而下一次,可能就是同归于尽了,正如影片诺兰展示的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地球,核裂变没有停止,地球和人类已经走向灭亡。
不管怎样,曾经为人类争取和平的奥本海默,在人生后半阶段成为了美国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奥本海默自己,则像是左手拿着和平橄榄枝,右手握着能摧毁世界武器的矛盾角色,或许在这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奥本海默这样承载着战争与和平巨大矛盾道德困境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