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物传记片,最难的事情就是观众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你还要给他惊喜。
我大抵从三个方向上,说一下这个片子到底好在哪里,即“叙事方式”,“矛盾构建”,“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并不是我的特长,在此不赘述。
叙事方式上,(轻微剧透),诺兰用了比较“花哨”的技巧,用“审讯”的方式,制造张力,根据审讯的内容,透露出奥本海默的前半生。
主要有三条线,其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将军,为了抹除奥本海默的影响力,制造了一起“质询会”性质的审讯,奥本回答的同时,不断闪回奥本海默的前半生。
其二,是奥本海默在氢弹问题上,跟唐尼之间的冲突,也是唐尼针对奥本的原因。
其三,是偏向后期,唐尼为了进入内阁而参加了一场“质询”,主要讲的是唐尼个人的野心和想法。
这三条线不断的交叉,闪回,在极小的篇幅里给出极大的信息量,节奏极快,让人丝毫不会觉得无聊。爱因斯坦,波尔,波恩、费曼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每次出场的新鲜感不亚于任何“彩蛋”性质的互动,并且这些人或多或少都真正跟主角互动并对抗着,让人大呼过瘾。
光谈叙述方式,虽然做不到在最后剪辑上做到如此眼花缭乱,但这样的方式我尚能想到,真正让我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平庸的,是诺兰最擅长的东西之一:对矛盾的构建。
奥本海默让我想到了《蝙蝠侠》,其矛盾如此丰富又不造作,尖锐又不可避免,从他一出场,奥本心中燃起的火花居然刺激着他向导师痛下杀手,便拉开了精彩的序幕。
简单的说,诺兰使用了经典的三重矛盾构建方法,即“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内心”。
首先说人,奥本几乎跟所有人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矛盾,他的弟弟、情人、妻子、马特达蒙饰演的上校、罗伯特唐尼饰演的将军、亲共的同事等等。奥本这个人似乎十分的“中庸”,他始终没有鲜明的“站队”,心中又有难以割舍的情节,某些时候他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却又在下一幕分道扬镳,不相往来。
再说环境和内心,环境是奥本与其他人矛盾的原因,而与环境的矛盾,是奥本内心从“大爱”角度出发,与意识形态战争之间无法调和的根本矛盾。一个造出了原子弹的人,对原子弹消灭了敌人这件事情感到悲悯,似乎有些“又当又立”,片中说的,“我们制造了原子弹,不代表我们有权利决定怎么使用它”,更像是一句无奈的开脱,所以奥本海默在氢弹的问题上,态度非常坚定,这也是他跟唐尼间最无法避免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本,是奥本内心与环境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塑造方式我们应该学习,人与环境的代表者引发主要矛盾,与同行者存在小矛盾。
最后说人物塑造,我以为这种“天才”的塑造,多少要带一些“邪魅狂狷”,但这部片子稍微有些出乎我的预料,除了青年时期的一些“自负”和“冲动”,剩余内容中,奥本展现出相当的“中庸”和“成熟”。
最显著的例子是在他处理和泰勒之间的矛盾,一个原子弹项目,总有人吵着要越级搞氢弹,奥本海默并没有想着直接把他踢出团队,而是“开小灶”,并同时掌握氢弹研究的发展的信息。这种做法看起来相当的成熟和包容性,而我们见到的天才被塑造出低情商缺少包容的形象(《模仿游戏》),奥本海默周旋在将军、同事、情人、妻子之间,尤其是他追求妻子的台词,是我能想象到一个物理学家最浪漫的台词了,同时奥本又富有幽默感,可以说奥本的形象塑造几乎是“完美而普世”的,这样一看,似乎他的“通共”嫌隙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总而言之,这样的完美形象反倒让我好奇,奥本他积攒的压力,他人性的弱点,到底该如何释放,我怀疑这些都在诺兰的完整的剧本中有体现,包括他和弟弟的关系,跟情人千丝万缕的纠葛,跟妻子的矛盾,这些情感关系的铺陈势必会让节奏延缓下来,但我真的想看看这些更深层次,更有情感张力的情节是怎么设计的。
我想我的年度最佳片子,应该有定数了,甚至在诺兰的自己的影片目录里,我想应该是可以排到前三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