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子弹爆炸的那一个画面开始,我的脑海里就一直重复着鲁迅的这句诗。我想,没有那个句子更适合描述《奥本海默》带给我的强烈感受。
大约一周半前,我室友跟我分享了一些她在视频网站上看到的量子力学相关知识,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晚上有听书睡觉的习惯,那之后的助眠音频从广播剧换到了科学史,慢慢对量子力学有了模糊印象,对它的发展轨迹知道个大概,主要观点与争论焦点也有所了解,还有一大批以前没听说的璀璨的名字,玻恩、玻尔、海森堡等等,也有奥本海默,但对他确实印象不深,他只是璀璨群星中的一颗。
总之,我偶然地成为了不算毫不了解的观影者,但确实所知不多。对于奥本海默,我是通过这部电影建立起他的形象的。一个瘦削,冷静,有点深沉的男人,我不知道内敛这个词适不适合形容他,毕竟他好像并不是不善沟通,但你总感觉他心事重重又心口不一,他有时会隐藏他的真实想法,也可能他自己也没有弄清楚他的真实想法,为什么要在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苹果里下毒?他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反对研究氢弹,所谓那只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像是托词。反正他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电影比起刻画一个典型人物,更乐于展现他的复杂性,阴郁的,自信的,脆弱的,冷静的……它要带我们走入的不是一颗伟大的心灵,而是一颗复杂的心灵,它要带我们去体验,而不是展现。
我看到一个评论,大致说前两个小时是成功的纪录片,后一个小时让它变成了伟大的作品。前两个小时交代了奥本海默怎么成为原子弹之父的,自他从实验物理转向理论物理讲起,把量子力学带回美国,加入曼哈顿计划,带领团队研究原子弹,到原子弹成功爆炸。美国研究原子弹的初衷是因为得知德国在海森堡带领下在进行相关工作,可以说就是针对纳粹而发的,电影里也有交代奥本海默去游说科学家们也有类似说辞,但事情发展到后面就有了变化,一个是玻尔的到来带来了海森堡研究方向偏差的消息,玻尔是海森堡的恩师,海森堡接到研究原子弹的任务后有拜访过玻尔,可能透露了一些消息。也就是说当时美国这边的科学家已经知道纳粹应该是没有造出核武器,甚至可能无法造出核武器,威胁大大减少,当然也还是存在的。另一个是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德国纳粹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可以说至此威胁已经完全解除,研究核武器的目的已经不存在了。也有科学家表示了放弃继续研究的观点,但是奥本海默的观点(电影里的)是拥有核武器能够更好地维持和平,而且他很理想化地认为(也可能是演讲煽动)使用核武器的权利掌握在他们手里,但事实并非如此,权利掌握在政客手里。最后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是国家,而奥本海默只能不断打电话等待消息,最后还是在新闻里得知的。当然,他本身也是支持投放的,为什么?在后面的审判中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之后反对继续研发核武器源自道德压力(不记得原词是什么了)的奥本海默在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没有道德压力?他无法回答。一个可能性是他的思想转变,这种转变电影里用一种很震撼的方式交代了,从脚步声、欢呼声进入无声的状态,然后他看到了毁容的脸和被烧焦的躯壳,他真正意识到了他创造的是什么东西,所以他开始反战。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可能性,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最开始,奥本海默是穿军装制服(军人身份)的,经友人提醒才换西装,戴礼帽(科学家),包括在之后和爱德华泰勒发生口角时也被指责是一个政治家,忘了科学家的本分,所以他当时的决定就是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也不排除建立功勋的念头作祟,而之后的转向,施特莱斯有一个很偏激的看法,是沽名钓誉,其实未必完全没有可能。我自己觉得诺兰在建立奥本海默形象时是模糊的,留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为什么回答不了那个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审问压力太大或太疲惫想不到如何回答,也有可能是真实的答案难以宣之于口。
已经提到了不少审判的内容,虽然电影一直在时间线上跳来跳去,但审判片段比较集中的在最后一小时,或者说两个审判,一个是奥本海默的审判,一个是施特莱斯的审判。在这最后一个小时,我的情绪完全被诺兰操控了,三次控制不住流泪,愤恨时会忍不住掐自己的手。我想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两次人的渺小,一次在宇宙面前,有时会出现的星空、波线,原子制造的武器爆炸时的火花和蘑菇云,这种感受是物理的,空间的,但有时又会觉得浪漫,这样渺小的人可以看到、观测、掌控这些玄妙伟大的事物;另一次在政治面前,人真是渺小如蝼蚁,百口莫辩,权力的不对等真是让人心生畏惧,这是真正的心灵的威慑,更可怕的是这种荒谬可怖的情形不仅在20世纪中叶,在21世纪依然存在。在上一个时代,人类被物质绑架了,这一个时代,人类被物质和政治绑架。而且越绑越深,西方国家对政治正确的敏感已经是草木皆兵了,最近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荒诞的新闻。电影真的渲染的很好,一个人要怎么应对一场关于他一生的审判呢?因为他身边的人中有共产党,因为他有过西共思想,因为他不赞成军备竞赛,所以他要为苏联研制出核武器承担叛国罪名,宣判者不需要举证,证据不需要公开。看得时候真的觉得好荒诞,好愤怒,又好无力。在那个环境下,一个人能做什么?诚实、正直、善良?美好品质被践踏时,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人的尊严呢?当然奥本海默所经历的是极端个案,但我想说,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美好品质确实在“贬值”,尊重变成了酒桌上的吹捧、社交场上的逢迎、对上位者甚至明星网红的仰视。有的时候一想到这些问题就觉得很难受,更难受的是奥本海默经历的我在一些权利不对等的关系中也碰到过类似情况,不说个人,就连日本排核废水这件事(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合适,但我的情感感受是类似的),我们国家所面对的不也是很类似的情境吗?有的时候真是越看政治,越不理解政治。我感觉我的思绪越飞越远了,但这也足可说明这部影片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奥本海默的困境,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内涵。
其实在上面的文字中我已经差不多描述了我所听到的“惊雷”,再说说“于无声处”吧。首先是整个影片的基调就是很沉静的,虽然也有很喧闹的时刻,但在最喧闹的时候诺兰总是选择一切归于沉静的处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原子弹爆炸的时候,那个沉静一方面是奥本海默和在场的所有科学家需要,他们需要一个这样的漫长的几秒钟沉浸在眼前震慑心灵的景象之中;另一方面是人类历史需要,这可是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一瞬间,面对这样的瞬间失言包裹了太多的复杂性,这是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也是人类灾难临近的倒计时。一次是奥本海默站在演讲台上面对大家的欢呼时,我们再次要直面这样的瞬间,伴随着科技前进而来的是人对生命的漠视,是人类理性的倒退。还有一次上文已经说过了,就是奥本海默无法回答审判者提问的时候,那个瞬间蹦出了很多关于人性的问题。在诺兰设置的这些无声处,隐约传来的惊雷巨响震撼了我,但我感觉好像陷入了更大的迷茫之中,因为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也无法回答。
关于技术方面,我是完全的门外汉,就不多说了。但imax直观的观影体验绝佳,值得走进电影院屏息欣赏。
最后,分享一下鲁迅先生这首诗的全文吧: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