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刷,愈发觉得此片对我而言就是《敦刻尔克》的平替。
我试图通过这部的IMAX来补上我当年没能看成IMAX《敦刻尔克》的遗憾。
来回跳跃的视点和时间,不断加速的平行蒙太奇,愈发紧凑上升且不断轰鸣的谢泼德音调……这些东西构成了《敦刻尔克》的第三幕,也构成了《奥本海默》的第三幕。诺兰式的经典操作在那个瞬间带来了任何电影都无可比拟的压迫感。
我仍旧记得当年在普通厅看《敦刻尔克》时的压迫感,而且我一直在想,普通厅尚且如此,IMAX岂不是更炸。
可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看上IMAX版的。
此后我再也没看到过在压迫感上比拟《敦刻尔克》的任何电影,直到《奥本海默》。
诺兰用了同样的方式让《奥本海默》给我带来了如同《敦刻尔克》般的压迫感,我坐在电影院,镜头凝视着基里安墨菲,当年的压迫感如潮水般袭来,我被压在椅子上,感觉自己动弹不得。
这多年后似曾相识的感觉,什么前任文学(笑)。
第一遍看完后我就决定我一定要看好几遍IMAX,为了写长评是一方面(当然现在鸽了写不出来,因为我还没有彻底吃透这部),另一方面我想通过在电影院感受多次IMAX版《奥本海默》所给我带来的压迫感来重新回到当年《敦刻尔克》那个瞬间,弥补下我没有看上IMAX版《敦刻尔克》的遗憾。
可越重刷这遗憾越大。
我确实感受到了当年的压迫感并一遍遍回味,可终究差一点,终究棋差一招。
不仅仅是《奥本海默》比之于《敦刻尔克》的视听调度退位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奥本海默》再怎么压迫感,我再怎么从中看到之前的影子,可它终究只是《奥本海默》,它不是《敦刻尔克》。
自从迷影以来,我有过太多遗憾和错过,我没能赶上好多电影的大银幕,有的是在我迷影的时候它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如今只剩夕阳的余晖;有的是因为我处境窘迫不得不割舍。
但《敦刻尔克》IMAX版是我此生截至目前为止最大的错过与遗憾。
突然想到大一的思政课,思政老师问我们死之前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看电影。
现在如果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也是看电影,但是片单要改改。
当时的我列了对我人生重要的好几部电影,那些电影对我来说都很重要,这确实。但现在我只想在死之前看到IMAX版《敦刻尔克》,我要在电影院看它一遍又一遍,直到我的心脏和汉斯季默那轰鸣的配乐停止为止。
我有过很多遗憾和错过,各种方面,有一些我已经放下了;有一些我知道我现在没放下但将来会放下;还有一些我知道我此生都很难放下。
《敦刻尔克》是最后那一类。
我从高中第一眼看到它到现在我一直再看,我每年都在重温它,从高中到现在这个大学即将要毕业的关头,也许是五十多次?也许是一百多次?甚至更多?太多了我记不清了。
这他妈就是我的人生电影啊,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并将一直改变下去,从这部电影开始我可以为了一部电影刷N遍,甚至冒着很大的风险只为了看一部电影。
我只想在我死之前在电影院再感受一遍,而且感受我当年错过的IMAX版本,回味年少时体会到的压迫感,并补上我缺失的那一块。
要不然这个遗憾将伴随我进坟墓,这样听着真他妈的可悲,这个男人将伴随着听着很扯淡但对他来说是此生最大的遗憾然后草草的躺进棺材走向不知道是天堂还是地狱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