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二刷了《奥本海默》。由于影片在非线性叙事中夹杂着大量的人名及台词,第一遍看时我难以做到迅速对应人物与事件,导致我对整个叙事线也感到混乱。第二遍再看时便感觉清晰太多了:影片由两场听证会引入,受审人分别是奥本海默与施特劳斯。两场听证会用两个人的视角拼起了奥本海默求学、领导曼哈顿计划以及原子弹研发成功后这三个时期的往事,其中奥本海默的视角画面是彩色,施特劳斯的视角画面是黑白色。

奥本海默与施特劳斯(图源豆瓣)

曾经因家庭经济放弃学业成为鞋子推销员的刘易斯·施特劳斯在经商成功的同时在政界也稳步发展,他担任了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由此与奥本海默产生了交集与矛盾。原子弹研发成功后,施特劳斯在同位素出口和氢弹研发等方面与奥本海默持有相反观点。由于奥本海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推销员”,在科学界也极富名誉声望,施特劳斯认为奥本海默在暗地里煽动科学家们反对自己。出于利益问题,施特劳斯暗中笼络了原子能委员会的政客博登,让其给总统写信质疑奥本海默是苏联间谍,并组织秘密听证会讨论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发放问题。

奥本海默听证会(图源豆瓣)

这场听证会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庭审,不需要举证定罪,施特劳斯只是想要搜寻利用奥本海默的“不完美”之处对他加以攻击,在听证会上让律师罗杰·罗伯运用饱含技巧的询问使得奥本海默难以明辩,最终剥夺他的安全许可,让他名誉扫地。而“原子弹之父”在成就斐然的同时,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且其中很多都可以被加以解读,最终指向他对美国的不安全性。

首先,他身边许多亲密的亲人朋友都是或曾经是美国共产党。在那个年代的美国,美共身份会带来丢掉工作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他的弟弟、弟媳、情人、妻子都有美共的背景,他在求学期间也参加了FAECT工会以及一些日常政治集会。但由奥本海默的视角来看,他只是出于对各类思想的好奇而进行广泛探索,他也曾跟弟弟说自己并不打算加入美共,并且劝弟弟也不要加入。

奥本海默与妻子凯瑟琳(图源豆瓣)

第二,奥本海默被怀疑与西共有联系。实际上他只是通过朋友推荐的西共途径向西班牙难民汇款。奥本海默也曾向德国的犹太朋友汇款,帮助他们移民以免受纳粹迫害。为西班牙难民汇款符合他的一贯行为风格。

第三,奥本海默被怀疑与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弹研究的泄密有关,也就是被质疑为苏联间谍。有前两项问题存在,奥本海默极易被怀疑有亲共立场,进而被怀疑其与苏联的关系。他确实有些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想法与行为。奥本海默从最开始就认为要加速原子弹研发就需要尽量打破信息壁垒,而洛斯阿拉莫斯研究基地四个部门之间都是保密的。在原子弹研发过程中,奥本海默有很多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比如跑去芝加哥参观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召开四部门的共同会议等。最为致命的是,奥本海默的朋友希瓦利埃曾向他表明埃尔滕顿可以帮忙非官方地向苏联传递消息,而奥本海默为了保护朋友,没有及时将这一情况向上汇报,这一行为导致他的安全性被严重怀疑。

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奥本海默与格罗夫斯(图源豆瓣)

第四,奥本海默在原子弹向日本投放前的一些行为可以被解读为支持核武器的使用,这与他对日后氢弹研发的反对态度看起来存在转折变化。奥本海默没有参与签署西拉德抗议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请愿书,他参加了讨论原子弹投放城市的会议,在原子弹轰炸日本后当众演讲称赞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还逐渐接受适应了“原子弹之父”的称号。两颗原子弹为二战拉上帷幕的同时,也为苏美冷战拉开了序幕。这时奥本海默却反对研发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并认为应告知苏联,防止两国的军备竞赛。听证会的律师由此认为他对原子弹和氢弹的不同态度来自于二战到冷战的转变——苏联间谍当然支持有利于苏联的观点。而在奥本海默的视角,原子弹从试爆炸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他被征入军队的孩子,他对原子弹的使用与否并没有决定性的话语权——他化身死神也只是赋予了这个武器毁灭世界的能力,手持武器造成伤害的另有他人。他们利用他,一直到他们不需要他了的时候。

原子弹在日本投放后奥本海默的当众演讲(图源豆瓣)

日军宣称除非日本本土被攻占,否则决不投降,这时,投放原子弹成为了加快战争结束的重要方式。拉动电车的杠杆可以用核武器下少数人的牺牲换回更多身处战争中的生命,并用其威慑力结束今后世界上所有的战争,这是在奥本海默的预想中投放原子弹的效果。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圣诞节,奥本海默见到了恩师尼尔斯·玻尔。讨论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的应用时,玻尔重提了很多年前对奥本海默说过的一句话,“在你没有准备好对付蛇之前,不要搬开压着它的石头”,那时奥本海默认为可以先搬开石头再予以应对。而没有搬开石头之前,很难真正预想蛇会带来怎样的威胁。那时他们最担忧的情况是链式反应无法停止,最终烧毁大气层,导致地球毁灭。试爆炸成功后,奥本海默却发现原子弹并没有以终极死神的威慑力终结战争,引向国际联合维持和平的局面,而是作为最初级的新型武器,打开了一系列更高级核武器研发与军备竞赛的大门。他本以为原子弹会是一切的结束,其实原子弹只是一个欲望的开始,政客的心态里永远没有看到如此规模毁灭的惊惧与反思,而只有想要更大更强。这才是真正被石头压着的蛇。

原子弹试爆炸成功(图源豆瓣)

奥本海默在原子弹投放选址的会议上提出应事先告知苏联盟友,以防苏联认为这也是向他们的示威,但这个提议被否决了;奥本海默在原子弹轰炸日本后当众演讲,迎面而来的是全场热烈的掌声、跺脚声与欢呼,他嘴上官方地称赞着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与此同时却在热闹气氛中感到阵阵恍惚并不断幻视着灼伤的人类、烧焦的尸体;奥本海默凝视着《时代》杂志封面上的自己和“原子弹之父”的称号,后一秒对杜鲁门吐露心声:“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鲜血”,杜鲁门表示投放炸弹并且双手沾满鲜血的人是自己,但令奥本海默愧疚的不止是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还有由他推动打开的核武器时代的大门。奥本海默对氢弹研发的反对是一以贯之的,他对原子弹和氢弹的不同态度也并非因为他是苏联间谍,而是他认为原子弹就应该是武器的终结。

综上来看,如果客观剖析内心动机,奥本海默的很多行为并不能作为他对美国不忠的论据,一切都是由施特劳斯的脆弱自尊和切实利益驱动的欲加之罪。

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图源豆瓣)

奥本海默在湖边对爱因斯坦说,他曾经最担忧的是原子弹因链式反应无法停止导致毁灭世界,最终原子弹确实毁灭了世界,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奥本海默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私以为氢弹的研发是不可阻挡的。《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描述了一个概念叫做猜疑链,可以理解为两个个体在没有交流前对对方的猜疑。在《黑暗骑士》中,小丑将市民分别放上了两条小船,每条小船上都安有炸毁另外一条船只的按钮。猜疑链在这个设定下可以体现为,船上的每个市民心里都会想,对面会不会炸我们?对面会不会担心我们炸他们,于是炸我们?对面会不会担心我们认为他们要炸我们于是炸他们,于是炸我们?这样一串猜疑下来,如果两个个体存在利益争端又没有达到充分交流,最终就算不主动攻击,也不可能轻易相信对方是善意的。上升到国家利益,美苏又怎么会把主动权放在对方手中,难道要把自己的安全维系在对另一方会持有善意的信心上吗?两方实力相当的话还有对峙的可能,一方明显较弱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自己安全与否只能看对方是否下手。所以当氢弹有实现的可能时,就一定会被大力研发,这是无法阻挡的。奥本海默只是在无法阻挡的时代洪流中恰巧站上了“原子弹之父”的位置,就算没有奥本海默,也会有奥本海芮、奥本海宝。《奥本海默》这部影片,便先回溯了奥本海默其人的人生轨迹,又展现了“原子弹之父”这个特殊位置背后的挣扎与痛苦。

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图源豆瓣)

于2023年9月6日至9月9日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的影评

arron
arron • 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