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皙纤细卷发大眼,随时随地妆容精致,带点倔强的女主,我挺喜欢,就冲她也可以给4星。但考虑到目前评分虚高,先给1星拉一下分数。
2、早些年地摊武侠文学有个固定套路:孤儿主角,根骨非凡—偶得秘笈,一打开就自动解压缩刻进脑子里—偶得灵药,猛增别人练一辈子才有的内力—学成出山,行走江湖—一身王霸之气,异性都爱它、同性都帮它—偶尔遇挫,也是中了奇淫合欢散之类的淫毒,而且刚好有漂亮妹子愿意献身解毒—杀进魔教大本营,力斩大魔王—扬名立万,偕美归隐,全书完。
3、换成美剧就是:孤儿主角,继承了亲妈数学博士的天赋—偷本象棋杂志,一看就懂,出手就赢—喝酒嗑药就能进入全身真气自动循环大小周天升级状态,啊呸,是一喝酒嗑药就能盯着天花板推演象棋先天六十四卦,棋力蹭蹭猛涨—学成出山,行走江湖—男的女的,都爱她帮她,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只问你为女主做了什么,不要问女主有没有还你那10美元天才生涯启动资金—偶尔遇挫,也是换来更多人出钱出力帮忙—杀进莫斯科,力斩世界冠军苏联大魔王—扬名立万,接受欢呼,全剧终。
4、所谓“一女斩众男,勇登冠军坛”,其实是个虚拟剧情。当代女子国际象棋第一人侯逸凡,全性别排名第84位。也就是说,像本剧女主这么厉害,有特异功能还开外挂的男人,世界上还有83个。如果不单独设女子组,在世界大赛里几乎看不到女棋手的身影。
5、其实这是个美国式的励志故事,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孤儿主角天赋非凡——顺利参赛大放光芒——喝酒嗑药失去理想——被爱感召归依信仰——戒酒戒药神功圆满——力斩苏俄终极魔王。熟悉体育的应该想到了吧,这不就是泳坛传奇“飞鱼”菲尔普斯的人生+史泰龙《洛奇》的结合体嘛。但为什么这两位大佬不火呢?因为男性走这条路的真是太过江之鲫,太稀松平常了,主角换成女性才有新鲜感。
6、国际象棋在美国特别冷门,竞争很小,这也是女主容易出头的因素之一。看看女主的男友们:州冠军决定还是去做个电力工程师、全国冠军蜗居在地下室睡充气床垫(这可是一栋豪宅只要7000美元的美国)、全美冠军赛在一所二流大学阶梯教室举行,用的是塑料棋盘塑料棋子、全美国际象棋协会只能靠销售杂志维持运营……所以这部剧可能也有推广国际象棋的目的,起码能在女性里推开。
7、苏联为什么那么热衷国际象棋呢?这就是举国体制+社会主义的特点:单打独斗不错,团队运动不行。美国棋手很羡慕地说:“在苏联,他们付钱请人去下国际象棋”。只要舍得烧钱+高强度训练,总能选拔出高手的。可别说什么群众基础了,难道跳水在中国有什么群众基础?举重有群众基础?不照样拿金牌?集训体制从来不需要群众基础,最要紧的是别的国家不玩这个。
8、对,训练冠军选手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高强度密闭训练。像女主这样,上学、喝酒、恋爱、生活,全都不耽误的,是外行导演的幻想,苏联那种棋手集体生活、集体训练、层层选拔、大量淘汰才是竞技正道。中韩围棋这些年大幅度超越日本,也是靠选拔年轻人进行一年几千盘的训练,用年轻大脑来进行高强度计算,最终阿尔法狗横空出世,以最强计算能力成为棋类运动之王。
9、女主最后一幕穿的全白衣服,对应的其实是莫斯科赛场大门上方悬挂的,红色女王棋子(苏联)击倒白色女王棋子(反动派)的宣传海报。刚好女主最后一局也是执白子。
10、这片子其实挺白左的,幻想天下大同,全世界人民靠国际象棋不打不相识。所以经常拿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比赛氛围来套苏联。或许也只是为了让这片子能在俄罗斯也发行卖钱,当然,俄罗斯能让制片方去莫斯科取景摄制,没有痛骂这部剧“辱俄”,还是具备欧洲国家的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