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后翼弃兵》, 这是一部讲述国际象棋天才少女棋手成长的美剧。国际象棋在国内并不是很流行,其实国外玩的人也不多,但就是这样一部专业度很高的美剧在豆瓣上被评为2020年评分最高的美剧,可见大家对它的关注和喜爱。

这部美剧的成功,一方面在于编剧对于一本并不知名小说原著的精彩改编,另一方面在于年轻演员Anya Taylor-Joy所展现无可挑剔的演技,在去年她的另一部电影《Emma》中,她对简-奥斯丁的名著也有着不俗的演绎,是好莱坞未来的希望之星。

《后翼弃兵》为什么不能叫 "女王的棋局"


国内有媒体把 《The Queen's Gambit》的中文名翻译成为《女王的棋局》或《女王的开局》,有点让人忍俊不禁,很多好电影都被翻译的一无是处的名字耽误了。

Queen's Gambit 是国际象棋的一种开局走法,意在故意弃掉王后身边的兵,失去中心位,诱敌深入,同时帮助其他棋子更快出击,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我想原著作者和电视剧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在突出主人公贝丝的经历和棋风。大致了解下主人公贝丝的成长轨迹,就能体会出这个剧名和人物是多么的相得益彰。贝丝从小被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抚养,后来母亲车祸去世,她被送至孤儿院,在那里她迷上了国际象棋和致幻胶囊,后来被一对夫妇收养,继母将长期熏酒的毛病也传染给了贝丝。 少女贝丝在其见人杀人,见神杀神一路通吃的国际象棋道路上,始终难以摆脱致幻药物和酒精的控制,她的国际象棋天赋在酒精和致幻胶囊的催发下得到了尽情地释放。


但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继母的离世,情人的离开,终极对手的摧残,天才少女一路走来,合起棋盘时,才发现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上帝在赠予你一切美好天赋的时候,都悄悄地在背后标注好了价格。


贝丝选择了险中求胜的后翼弃兵式的开局,在诱敌深入的棋盘上赢得一切荣耀但在生活中慢慢抛弃了自己除了国际象棋之外的一切。这其中所蕴含的酸甜苦辣的滋味,才可能是作者这么取名的用意吧,那些翻译成女王的棋局和女王的开局其中的深意自然少了很多。


我和国际象棋的缘分,一种无用之用的收获

国际象棋,在国内很少有人玩的运动,机缘巧合下我都学会了,虽然手艺不高,但也乐在其中。 多年来每当想起大学真正学到了什么用的专业知识时,细细数来,其实没有多少,真正让我感激的反而是大学时的那些无所事事中的不务正业,国际象棋就是其中之一。

当初大学要上选修课,不知道选什么,随便选了一个《国际象棋》课程,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提供了种类丰富的选修课,我后来还学习跆拳道,游泳,网球,甚至没什么人玩的棒球。 走进国际象棋的教室,没想到给我们上课的是国际象棋的棋后,我们从学认棋子和棋盘开始,一周两小时,一学期大概上十六周左右。

当时为了省钱买下一副底座带磁铁的国际象棋,还吃了几顿白菜米饭,后来在学校的跳蚤市场上,从师哥的旧书堆中购得一本国际象棋入门指南。 虽然当时的课程安排在了晚上六点半,但依然很有兴致地带着那本国际象棋入门的旧书,不吃晚饭就穿过校园跑到教室里和同学对弈,大学就这样被我不务正业的匆忙中度过了……

国际象棋入门简单,但越学越复杂,一学期下来也只是一个初级了解一点皮毛而已,想起期末考试课堂上老师以一敌十,让我们依然手足无措的画面,如今让我在看《后翼弃兵》中时能够充分感同身受高手的棋盘上的风采。

多年后的今天,再回想大学课堂上那一切的一切都为后来埋下了伏笔,看到《后翼弃兵》中那些专业的术语,精彩的开局,经典的走法,让我似曾相识,乐在其中!看完这部美剧,我收获了一种无用之用的喜悦。


一首诗歌,一首音乐,一本书,一部电影

偶尔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关注"Anote笔记"公众号


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2020)

又名:女王的棋局 / 女王的开局

主演:安雅·泰勒-乔伊 伊斯拉·约翰斯顿 玛丽埃尔·海勒 托马斯· 

导演:斯科特·弗兰克 

后翼弃兵的影评